有关“试衣”的回忆“

最近,两女儿准备去参加其中一位同学的婚礼,需备办礼服。那新娘是希腊裔美国人,邀请同为艺术学校同学的女儿参加她的婚礼。为此,女儿们绞尽脑汁,努力搜寻参加婚礼的衣服。于是有了试衣故事。

那日,她两在曼岛一家大型部门商场逗留了四个小时,方才买下合适衣物,真是累坏了!

我熟知那商场,很多牌子足够的选择。对于爱美的女生来,在那宽敞的试衣间试礼服,仿佛都变“辛德瑞拉”,自信高贵了不少。不过在预算有限,又要适应西人婚礼的隆重(还不清楚是哪种隆重法),就颇为踌躇。她们将试衣照片传给我几次,我有些抱怨衣料太硬,过正式,以后没法再穿啥的。但总归孩子们大了,自己拿主意较好。以后还有不少场合要应对呢!当妈的,可能还不如孩子们见识广呢!让她们高兴就好!

她们这试衣折腾的一下午,又新奇又有趣又受累吧。估计哪个女生都好“这一口儿”.精心挑选打扮自己出席盛大场面,很难得的状况。

我记忆里,有限的一次类似“目试经历”,是在工作场合的两个女同事,为给公司报项目参加在北京的一个项目评审会,而请领导特批采购职业装两套的事儿。

那时我所在电子公司,行政部经理和会计部负责人要一块去参加评审会。于是她两要买同款式参会服。这两人某工作日由公司司机开车进城,从早十点选到下午五点下班前回公司,简直是累坏了。最后选的夏季西装套,上衣黑白小格子短袖,夏装黑色西装裙,据说是试衣无数套后两人达成的一致意见。真不容易。两人都有点“人精”,一个着4号衣,一个着10号衣。“遇到这一辈子一次的好事”,两人达成一致,真不容易。我们公司其他人,特别是女同事,看着她们絮絮说买衣试衣的劳累,心里泛酸,面上打哈哈,说“辛苦了!哈哈!”(因公司规模不大,很多事儿都很精简,油水不多哦)。

到纽约后,其他像参加女儿毕业礼,参加中国人圈子里婚礼等事项,我家都比较简约,穿较好衣服就得了,从不觉得有为场合现买衣服的急迫性。而确实,在纽约十几年,我只参加过一场我女友二婚的婚礼,较小型,请朋友傍晚婚宴六桌而已。就那也是“小状况一箩筐”。与会都是新移民居多,大家热闹一场就好。

而这回,女儿们备办的礼服,都素色,都织锦缎材质,是烘托别人为主角的,低调的。我多盼着能为自己女儿备办婚礼用品。可惜,现在的孩子,不婚倾向很浓,也说不得。娃自己过得好就行!

仅以此记“试衣”故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