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计算机专业正火,外企和华为八九千上万的月薪,搅得校园不再平静,人心浮动。物理系的研究生纷纷选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研究生宿舍里到处可见贴着美国地图,莘莘学子,立志出国。大家把时间都花在了托福GRE上面,没人用心搞科研,基本就是混文凭。
这时学校请来了杨振宁先生给大家做报告,开始指明青年教师和博士后才有资格听。结果快开始了,领导发现报告大厅稀稀拉拉才坐了一半,赶紧让各系的辅导员去找研究生来凑数撑场面,图书馆实验室宿舍见人就拉,一个通知另一个,总算坐满了大厅,两边过道上还站了不少人。
学校里有些西南联大毕业的老教授,都退休了,也都请了出来,总数不超过十个。
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中见到杨振宁先生。他坐台上,我坐台下,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2003年在西海岸某国际机场,检票大楼外面,我突然看见杨振宁先生,咫尺之外,真真切切,没错就是他。当时他与一对华人老夫妇站在一起,看样子是老朋友来送机。普普通通的三个老人,没人关注。印象中当时翁帆肯定没有在场。我想要是在国内,老先生肯定会被前呼后拥,走特别通道直接从贵宾室上飞机,一般老百姓哪会看见。此刻我能做什么?像个粉丝一样上前问好,表示敬仰,要签字?人家不需要我的恭维话。于我最好的敬仰莫过于不要打扰人家私人生活,浪费人家的时间和感情。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杨老先生,匆匆邂逅,没法不留下记忆。
老先生仙逝,中国离诺奖越来越远,人心浮躁,名利功利心太强,谁还有心做基础理论研究。
题外:一次在机场外碰上狗仔队拍明星,检票大楼突然冲出一人,真给我吓一跳,还以为有恐怖分子在里面砍人,后来见这哥们一步骑坐在栏杆上,对着出口调弄大炮筒子相机,一会款款走出来一墨镜罩面的摩登女郎,随着女郎移步,狗仔调焦距,身体竟悬在半空。TMD,他要是当骑兵,骑术比马家军更高。
其实,国外也一样,明星的商业价值大于科学家,当然这只是看得见的小钱。科学家的贡献有时真能改变世界,比如AI,能让明星失业,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