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当然不如左派不好啦。赶上1957年当个右派不是闹着玩的,轻则被批判入冷宫,重则坐牢发配。
反右运动以后,理论上讲全国都是左派,必须的。但是人脑不是猪脑,很难统一思想。
小时候读【星火燎原】,【红旗飘飘】,【金光大道】,【沸腾的群山】,满满的激情正能量。
我爹妈倒不忌讳讲些家里过去的故事。父亲的家世比较容易讲,故事性强,听起来津津有味。说起母亲这边的家世难度不小。自上小学起,我就知道妈妈家是地主,外公及两个舅舅1951年同时在镇反运动中遇害。我妈照样断断续续把上一辈的基本情况介绍给我们。
比如,说起过去农村重男轻女,我妈就讲故事告诉我们,她和大姨是如何抗争爹妈最终得到受教育机会的。说起农民的辛勤劳作,我妈就讲些外公很会干农活的事情。同在四川省,为什么刘文采的“收租院”像人间地狱呢?我妈说四川很大,各地的情况不同。我猜父母的意思是,你们年龄小,听听就好。
我小时候在北京西单吃一瓶“北冰洋”酸奶,我二姑父告诉我,全国有一半的农民一天的收入只能买这样一瓶酸奶。简单的一句话,我牢牢地记住了。
二姑父的四叔是恽代英先生,叔侄早年过往甚密。我和姑父几十年的交往中,他只提过他四叔一次。四叔从南洋回来,送过他一本书,书的名字我不记得了。然而,二姑父却告诉我他年轻时在昆明水电站和一个美国工程师的交往,思想交流的经历。二姑父在保密单位工作,非特别信任的人,是不会谈论这些话题的。
一个人的视野及生活经历有限制,重要的是看世界的角度,这是三观形成的关键。
我是右派,我大哥是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