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教堂纵火枪击案:左翼媒体之罪

一、战争后的心灵伤痕
美国退伍军人群体中,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已成为最常见的心理负担之一。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大量士兵经历过血腥场面、战友死亡、平民伤亡,心理冲击极大。不同于二战时期“英雄回乡”的叙事,冷战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士兵回国往往面对的是冷漠、质疑甚至敌视,这加剧了他们的孤立感。

二、舆论环境的转变

  1. 从英雄到“加害者”

    •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将军人视为守护者与胜利者。

    • 越战之后,舆论逐渐转向批判,士兵被描绘为“侵略者”“战争机器”。这种视角持续影响到今日,使部分退伍军人产生身份污名。

  2. “假人道”的政治正确

    • 左翼媒体与学界强调“同情弱者”的姿态,却常常忽略军人的个体痛苦。

    • 在他们的叙事中,美军士兵既不再是英雄,也不是值得同情的普通人,而是要为“帝国主义”“误杀平民”承担抽象的原罪。

  3. 审查与沉默

    • 在社交媒体上,凡是涉及美军牺牲、敌方伤亡的真实画面,常常遭遇“违规处理”。

    • 这种对历史事实的封杀,使退伍军人感受到自己经历的战争不仅在现实中被否定,在公共记忆中也被抹杀。

三、心理创伤与舆论压力的叠加
PTSD的症状包括失眠、闪回、过度警觉,本就难以自我调适。当退伍军人试图通过讲述和表达来疗愈,却发现:

  • 他们的声音被审查;

  • 他们的身份被污名;

  • 他们的经历被“政治化”。

这等于在原本的心理创伤之外,再加上一层社会否认与孤立感,成为复合型的压力。

四、历史对比:从坚毅到脆弱

  • 二战与朝鲜战争的美军,心理伤痕同样存在,但社会环境提供了“英雄叙事”与集体支持,士兵因此更容易找到归属感。

  • 而今日的美国,过度敏感的政治正确、媒体对军人的不信任,让退伍军人更加难以建立正当身份认同。于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悲剧,包括极端行为。

五、必要的转向
要缓解这种局面,美国需要两方面努力:

  1. 军事内部:加强心理建设,让士兵明确战争的正当性与目标,不至于被内疚感吞噬。

  2. 社会舆论:恢复对军人的基本尊重,区分政治决策与个体责任,不再让退伍军人背负意识形态的全部包袱。


 

???? 总结一句话:美军士兵的PTSD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战争创伤与舆论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