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时不时会上演一些热闹的公共话题。几天前,预制菜就是那根点燃了油锅的火柴。一头是餐饮大佬西贝贾国龙,一头是嘴炮高手罗永浩。这场本来只是“顾客抱怨饭菜难吃”的普通消费纠纷,却在舆论的热浪中,迅速发酵成了全民吃瓜大戏,乃至牵动了“国家维稳机器”的神经。最后的剧情,堪称一出荒诞剧。
老罗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我失踪,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但除非能彻底送走我,否则所有涉事的人都会终生后悔的。”这句话,既是愤慨,又是自嘲;既是警告,又是自保。它赤裸裸地揭示出一个现实:在中国,批评一盘菜,最终可能批评到“国家安全”;而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最后竟然演变成了“维稳事件”。
事情的起因再简单不过:罗永浩和几位朋友在西贝吃饭,点了15道菜,结果他觉得全是预制菜味道,又贵又难吃,于是在微博上吐槽了两句。换作别的餐馆,大不了道个歉,送点优惠券,这事儿就翻篇了。但西贝不是一般的餐馆,它是全国连锁餐饮巨头,带着“民族餐饮品牌”的光环。贾国龙没有选择冷处理,反而拉上17000名员工,和一个“顾客”开战。
于是,老罗一夜之间被扣上了“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的帽子。这帽子扣得太沉重,已经超出了饭菜本身的范畴。老罗当然不服气,直接在直播间开火:“你说‘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那我就是你顾客啊,为啥我这个‘初恋’就被你当成仇人了呢?”
如果事情仅仅停留在“嘴炮大战”,那不过是餐饮圈的一出闹剧,吃瓜群众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可偏偏,在中国,一切公共争论都可能变成“政治事件”。风向在9月14日之后出现了变化。那天,贾国龙的群聊截图流出,他承认“应对方式有错”,但后半句话却把老罗骂成“网络黑社会”。老罗在直播里火力全开,舆论一边倒支持他。与此同时,全国媒体一窝蜂跑到西贝店里实拍,结果果然发现不少问题。这一下,西贝颜面扫地。
按理说,这是企业公关失败的经典案例。但很快有内幕消息传出:“有关部门”出手了,他们给老罗施压,理由大概是这样的:西贝有近两万员工,如果被舆论击垮,就是大规模失业;餐饮业本来就脆弱,再闹下去容易“影响社会稳定”;老罗粉丝众多,他的愤怒可能转化为别的情绪,进一步“失控”。
一句话,老罗批评的不是饭菜,而是触碰了维稳的红线。在“稳定压倒一切”的逻辑下,饭菜可以难吃,顾客可以冤屈,企业可以失责,但社会不能乱,舆论不能炸,老百姓不能因为“一盘预制菜”闹出更大的不满。
于是,老罗就接到了一股看不见的压力。他原本打算打官司、进一步反击贾老板,但后来都放弃了,只留下最后的底线:帮助消费者维权、监督整改。而那句“如果我失踪,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更像是提前写好的“遗书”,以免哪天突然消失,世人还以为他真是“网络黑社会”。
老罗之所以说出那句“跨省论”,是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中国的公共舆论场,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而是政府审批下的温室。在这个温室里,说话的人必须时时刻刻考虑三重风险:一,冒犯企业——大企业背后有资本、有关系,你说它坏话,可能立刻被告上法庭。二,冒犯地方——如果事情被认定为“影响某地稳定”,那你就是动摇大局。三,冒犯国家——一旦被扣上“抹黑中国”“别有用心”的帽子,后果就不只是官司,而是“跨省”和“消失”。
老罗敢说话,是因为他有流量、有历史战绩,有一层“护身符”。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要在直播里提醒观众:“如果我消失了,你们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是中国式言论自由的荒诞:说真话的人,都要提前为自己写注脚。
而普通人呢?普通人连说真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消费者如果在朋友圈里抱怨“某餐馆骗我”,可能会被删帖;如果动员大家“集体维权”,可能就会被定性为“恶意组织”;如果动辄被打上“造谣”“寻衅滋事”的帽子,那等待他的就不只是失声,而是失去自由。
老罗不过是放大了普通人的困境。他说的是预制菜,背后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的“言论预制化”——大家只能说“安全”的话,只能发表“经过允许”的意见,哪怕是吐槽一道菜,也要担心触碰到“国家稳定”的底线。
维稳的逻辑看似聪明:压下风波,保住就业,维护稳定。可实际上,它常常是杀鸡取卵。压制言论并不能解决问题。老罗放弃了官司,但消费者对西贝的失望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坚定了“这企业心虚”的印象;把一个消费维权事件拔高为“政治风险”,等于告诉所有人:这个国家没有真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批评一个企业,最后竟然要担心被“跨省”;维稳最终伤害的,是政府自己的公信力。因为大家看到的现实是:菜可以预制,言论也可以预制,唯一不允许预制的,是对权力的批评。
表面上看,老罗“停战”了,西贝暂时“安全”了,社会“稳定”了。但长远看,老罗的那句话,已经深深刻在公众记忆里:“如果我失踪,那很可能就是被跨省了。”它像一把锈钉,钉在了这个社会言论环境的门板上。
西贝说:“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本是企业文化的鸡汤,却成了讽刺。事实上,在中国,老百姓何尝不是被“稳定逻辑”虐了千百遍,却仍然要假装“如初恋”,还必须“不忘初心”?最后,我也学老罗来一句调侃:如果哪天这篇文章消失了,那很可能是“内容违规”了。但除非能彻底删除所有记忆,否则“预制菜”和“预制言论”,就会永远地出现在中国人的饭桌上——一边品尝,一边讨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