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瑛教授是著名神经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西北大学讲座教授。于今年七月十日自杀身亡。
吴瑛教授长期接受美国NIH的科研基金资助。她最后一个NIH资助的项目总计3,031,670美元。开始于2018年9月18日,终结于2023年6月30日。此后没有再得到NIH的资助。
局外人可能会觉得五年里资助三百多万美元非常多,但细算起来却很有限。每所大学都要收科研管理费,因为大学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后勤支援,包括实验室,读书馆,计算设备,空调,等等等等。收取科研管理费的比例随时间变化。西北大学于2018年到2022年间收取的科研管理费占科研资金的36.7088%,即3,031,670美元中的1,112,891美元被学校作为管理费拿走,只剩下1,918,779美元可以由吴瑛支配。一般越好的大学扣的管理费越多,因为这些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设备等等的后勤支援的质量比较高,所以花费也大。扣除管理费后剩下的钱除以5便是每年可用的钱,要买设备,药剂,参加国际会议,发表文章,还要付科研团队的工资等等,压力是很大的。
吴瑛教授的职称全名是Dr. Charles L. Mix Research Professor。大学里的“Research Professor”(科研教授),和终身制(tenured or tenure-track)内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吴瑛教授曾经是范德堡大学的终身教授,不知道跳槽到西北大学后是否脱离终身制而成为科研教授。终身制内的教授是要教课的,即使不愿意教课也得教,得受死不开窍的学生的差评(虽然大家装作没看见)。如渥太华大学终身制内的教授应该花40%的时间开课,40%的时间科研,20%的时间参与管理。他们的工资来自学校的运作经费,是铁饭碗(除非学校破产)。科研教授则是以科研为主,教书可有可无,大多数科研教授选择不开课。然而科研教授的工资来源很不一样。有的科研教授可以通过和学校的谈判得到工资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但谈判细节是保密的)。大多数科研教授的工资得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支出。他们和学校的关系完全由他们的科研经费来维持。如果得不到科研经费,他们和学校的关系便自动终止。简而言之,终身制的教授吃的是皇粮,而科研教授如同下海创业开公司。前者不管折腰与否都是五斗米,后者则要碰运气。科研一帆风顺时,可以得米百斗;逆水行舟时,勉强凑满一斗。人生在世,各有坎坷。
如果吴瑛教授是在一个三流学校,失去NIH资助根本无所谓,因为前后左右的同行们没有个得过NIH的资助。在西北大学医学院,前后左右的同行们都有NIH的资助,所以看不见的压力,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吴瑛教授是个优秀的科学家。她的死显然是悲剧性的。愿生者积口德,愿死者得安息。
(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