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过日子边记记(二十九)

本帖于 2025-10-02 03:02:3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姚顺 编辑

 

边过日子边记记(二十九)

 

国庆?国厌?

 

 

今年,在私聊中,只收到一个人的“庆祝国庆”。一派懒着提它的意思。

 

感觉国庆的庆字头上的一点下放变成厌了。

 

 

 

来点哲学思考

 

小孙女和自己的影子玩,抓,扑,打,伴着“哦哦哦”。在海边沙滩怎么就不呢?老婆解释:好玩的太多。这娃儿,倒也能将就,或曰“挺有适应能力的”。

 

真不能多想。婴儿接受的不愿意,真的很多 ,而大人觉察出的却很少很少。婴儿并不是没有表达,而是大人看不到或看不懂。所以,大人带小孩,往往不是大人受够了,相反,是小孩早就受够了。

 

欧美人似有所察觉,所以不逗小孩,和小孩说大人话,不大说“小孩,你懂什么?”

 

带过小孩的同学对我说,“带小孩要全心全意,小孩全知道。”大人在乎小孩的知道吗?这才是重点。对小孩知道的在乎程度,可当作检测大人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这话质量的一个关键点。

 

观察和接触婴儿多一点点,会觉得我在照顾婴儿的起居,婴儿在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歪和邪,一点一点地磨正,或者说在给自己以教养。

 

 

婴儿像我?我像婴儿?这真是一个question。

 

婴儿像我,活回头了;我像婴儿,山也新水也新。

 

婴儿是全新一页,却总被当成新的一页。这是人生哲学中的难点,即抛弃既有的逻辑,概念,面对一个既有中根本就没有的存在。黑格尔说的那个“无”和“有”了,它其实就是一个面对一个既有中根本就没有的存在时,看到了宇宙全新一页。而马克思则低了一个层次,他没有看到全新一页的能力,于是把它下放到“新的一页”,即我们熟悉的“环境决定意识”“他是活脱脱的他爸小时候”。

 

小人难养。大人以经验养小孩,即将小孩带入自己的经验;而小孩的全新体验并不在大人经验之内,婴儿是多么希望大人与共情,体验到这些全新的体验。两者较劲。大人赢多的,小人难长,社会陈旧;小孩赢多的,人间日新月异。

 

大人好不好?从小孩多的,好的居多;不然,真的不好说。强势的家长,多是问题家长。

 

 

 

 

 

 

帖议

 

帖:

 

一个国家总会有一批仰望星空、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

他们都不是一群缺衣少吃的泛泛之辈,他们是污浊世界里的一泓清泉,他们的精神世界很丰富,他们只是在兑现自己的良知和悲悯.......

 

早上好

致敬每一位爲社會進步而發聲的人。

 

 

 

议:

 

一个这样的人也没遇见过,真要“唉!”了。

 

全是薛宝钗,谁读红楼梦?阿Q也跟着叫“革命了,革命了”。

 

岳母,大共产党,老婆的继父,大大共产党,一直想到最后。其子女,好几个,围着跟着他们想。用是没用,但家庭气氛由此不庸俗。

 

高中群初建,几乎全员参加。后群主发威,踢出几个“右”的。几个“右”的自组群,群员八九个。一起说说同学之间的真诚话,传传自己以为同学也应该分享的消息。

 

原来的群和我现在有的小学群一样:“早上好!”“晚上好!”“粽子飘香”。总之,同学维持会。

 

老大老二,思想者。老婆听后说,你们家小孩亏了有他们。

 

生命的恐惧,是那儿生命的伴儿。七十余年,像形和影。我们有了老大老二,一边知道了恐惧,一边也学着独立思考,设法增加自身的质量。要不然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