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过日子边记记(二十八)
开车十来分钟,到一个农场的牛圈土堆。备有铲,空袋,自行装袋,每满袋两元。置收银箱一侧,自行缴费。每年春秋,附近种菜的,多来这里装土肥地。春天来过次,秋天已来过两次。这里的牛圈土,质量都比店里卖得好得不是一星半点,且便宜。乡下生活,农里农气,关心雨水,气温,农作物知识见长,时而拿重提重,星转月移其间,变质朴了都不自知。不经意间,把去多伦多叫进城了。
还是怕睡多了。时间不够用。诸事毕,一日去。昨天晚饭时刻,传来小孙女视频通话,看了几分钟,“快一点了,我们要睡了”,儿子说。一日之计在于的东西,就这么“ bye”了。其它的呢,抄了一半的笔记,还想再做点眉批的《唐语林校证》,下午运回的牛圈土尚需耧平,青椒满枝,也当收下了…. 总早起,享受天亮之前的光阴,有花私房钱之乐。此时总想写点什么,有时手痒想写字,多半止住,觉得可惜了如此清静的时刻。
有句话:“党妈虐我千万遍,我爱党妈如初恋”。用它来说圣与人呢?说崇拜呢?
神的爱,其实是对人的虐;人对神的爱,神不屑。这不是不对称,而是不搭。崇拜,其实就是官宣这重不搭之情。
耶稣摊开的手,有去握的。但,没见过去抱抱的。他不会抱你,你也没想过抱他。
圣,孤而独。只经过群众,不施舍什么,也不接受什么。由圣而悟,至深的,是孤和独。
读圣经任何一段,末了多是,长烟一空,皓月干里,人在何处?
圣心之孤,月球背面也不见得有那么寒寂。屈原走向汩罗的步子,缓缓的,没犹疑,冷极了;司马迁受腐刑后独居时,满腹的话,不出声,孤极矣!人生没活到这份上,圣不开光,人也没开眼。
昨天,在家庭圈里说重话。像回了趟家。在别的地方,哪敢这样说话。
小妹习字帖,读而复:“于”字写得好,尤其是“亅”。好好回忆一下写这个笔划时的手感,笔感。习字,很像学外国语,最终的方法,就是和当地人学嘴学舌,毛笔字是古人的营生,写得像古人就对了。怎样写得像,得了笔法后,去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学古人,写出古意。很难。但蛮好玩的。
文言,半文不白,白话,口语化,其实是并行的。浏览,文言和半文不白的美感优于白话和口语化。大陆简中圈中的口语化,粗俗。
《尤里西斯》用了古英文,当代英文,拉丁语等文笔同时写进一部书,以求文笔审美的多样性。《古拉格群岛》里有图格湼夫的影子,契诃夫的影响,法国文学的影响。口语化是四九年以后的党的语言文化。杨绛就写这样的口语,叨,俗。那个郑小瑛,一嘴积极分子语言。文言很好,三观旧,但正常。民国语言,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白话。共和国语言即公家话,是汉语里的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