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1-6集观后感

来源: 2013-11-14 15:01:2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主要有以下几个感受: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近一,二年发展的很快,不少制造领域确实占领了相当的国际市场。大型设备的的制造能力也是比较出色的。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产生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比如焊工),生产线上的管理也和发达国家看齐。这些个软的实力实际上是更可贵的。 一场战争可以彻底摧毁一个国家的硬件设施,但是无法彻底摧毁软实力,有了软实力的保存,重建硬件是相对容易的,战后的日本,德国就是例子。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和世界接轨。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合,技术,资本的交流中造成了一个平面世界。中国人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能抄就抄,不能抄的就买,反正天朝有钱了。加上有市场的需求,中国制造业得以很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重器》里面多次提到某某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个倒不是吹,因为如果你现在生产的东西还不是世界先进水平,谁会买你的?只要是生产的,就应该是当今的‘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中国制造业的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主要优势来于成本和价格。当大家都生产差不多指标的产品时,价钱就是决定因素了。片中企业领导人,非常自豪的讲中国企业竞争力如何强大,说只要中国人能做的东西,外国人基本就没有市场了。这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就要想想这个问题:中国在今后如何保持低成本?当有一天制造成本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时,还能不能有竞争优势?


第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能不能保持下去? 追赶是一回事,超越又是另一个层次的东西了。《重器》里没有怎么提到超越的问题,也没有太深入讨论中国制造业这些年进步的根本原因。基本上强调的是中国人好学和勤奋。本人觉得这里面一定还有体制问题,因为中国人也不是这二十年才开始勤奋好学的。不想在这里讨论过多的政治体制,至少在科研和企业的管理,经营体制上中西方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而这些差别是决定谁领先谁追赶的主要因素。好像《重器》里提到的大都是国营企业。西方国家的私营企业具有效率优势。当有一天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时,中国制造业如何适应?


 


再提两句对于美国近年衰落的看法。我认为美国这些年的衰落在于美国多年享受着超级大国的红利,人民生活水平远高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国家。当这些新兴国家巨大的劳动力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以后,美国长年的高消费模式不能很好的调整和适应,造成大量制造业流失。其实这一点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就能看出来。美国汽车工业就是衰败在了汽车工人工会自己手里。养尊处优,不仅把老本吃光,而且把子孙的机会也一同失去了。


但是我还是相信美国经济会改善和重新振兴的。靠两点:1. 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科技,教育,法律体制。2. 美国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美国建国两百多年,风风雨雨最终都走过来了,没有理由认为现在的经济不景气就是一个大国永久衰落的表现。相反,中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要比美国多得多。我希望中国美国都会度过各自的难关,一个和平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