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部长以上级别高层官员出席的上海自贸区挂牌

来源: 2013-10-07 13:19:3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没有一个部长以上级别高层官员出席的上海自贸区挂牌| 【21街】 集高盛、巴克莱、瑞银、瑞信、大和报告

2013-09-30 21街 21街

ZT 巴克莱,高盛,瑞银,瑞信,大和……如果9月29日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仪式之后,有什么你还必须知道的话,这一篇就是。

21街第一时间摘要整理了高盛等五大国际投行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意见,看完,你一定会找到跟其它媒体不同的角度。

  巴克莱:上海自贸区存在成为“另一个前海”的风险

 巴克莱资本报告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30日正式启动,而国务院27日公布的总体方案,大体符合该行预期。但缺少实行方案的关键细节,例如没有提出任何突破优惠政策,亦无提及如何与其他内地省市联系。巴克莱称,上海自贸区存在成为「另一个前海」的风险,像前海计划启动后三年,发展进度缓慢
  巴克莱预期,中央会逐渐推出自贸区新政策,而最大受益人将会是有良好跨境业务的银行,如中国银行,和上海大型银行,如交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巴克莱认为,区内金融自由化并不重要,重点改革在于为自贸区和中国其他地区之间的基金╱资金流动松绑。如果区内成功推动资本帐和利率市场化,就能提供套利机会,从而施加压力促使中国金融改革。但同时,区内外金融风险递增,因此公布的首个方案,未有谈及自由化方法
  虽然,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和容许国内外机构开设银行,加剧竞争。但内地银行仍然有在区
内开设分店的先机,进行更多跨境和离岸业务。
  自贸区总体方案需要完成五大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创新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高盛:自贸概念股短期获利回吐压力

 高盛研究报告指,预计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股,在近期一输估值急升之后,短期内获利回吐的压力较大,主要由于自贸区初期方案中,在关键领域方面,例如资本帐开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仍然未有公布具体方案。不过,该行预计,自贸区将会在第四季出台更多措施。
  不过,报告指,部分概念股,H股如:中远太平洋、中海集运;A股如:上海机场、浦东建设等,仍有上升空间;中线而言,则看好盈利前景稳定,估值合理的股份,如南航H股、东航H股及上实等

 美林:没有一个部长以上级别的高层官员出席挂牌仪式

 美银美林发表研究报告称,27日正式公布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但事实是,在29日的挂牌仪式上,没有一个部长以上级别的高层官员出席,这或许表明,上海自贸区在决策层中仍颇有争议。
市场也有不同意见,乐观者对此欢呼雀跃,称其是继邓小平在80年代选定深圳作为经济特

区以后,中国最重大的改革。但怀疑者却很容易地以两年前设立的深圳前海为例,这个被喻为金
融改革突破的新区并未达至人们的期望。
  报告认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性肯定超过任何其他现有的特区。国务院的强力支持,加上上
海的管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应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这个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此外,以此为杠杆寻求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也是自贸区的另一重要角色。
  然而,报告指,如果人们希望自贸区成为香港强有力的竞争者,以及认为自贸区将迅速开启中国全面改革的新时代的话,就需遏制这样的热情报告认为,很大可能来说,上海自贸区难以媲美深圳在改革开放开始时之于中国的作用。
   美林报告还称,强调自贸区的可复制性将限制其改革的范围,并因此限制其相对香港的竞争力:(1)自贸区不会有任何特殊的税收待遇,这意味着香港的16% 个人所得税将大大有助于挽留许多全球性银行的人才和总部;(2)虽然中央誓要建立一个法治和国际标准的商业环境,但「可复制」可能妨碍推出大胆的法律和行 政改革,而这对建立金融和商业中心至关重要。
  至于大多数媒体和市场关注的焦点--改革和开放措施的可复制性,美林认为,可惜的是,很多中国急需的改革,如国企改革、公共财政改革、土地所有权和户籍制度改革,都未包括在上海自贸区28﹒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正因为上海太过独特,以至于无法测试许多中国的改革,而自贸区太小,以至于没有能例对这些改革进行测试。市场普遍认为,上海顶尖的公务员团队并不能轻易复制到其他位置。
  美林报告表示,迅速设置自贸区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新领导希望寻求与美国建立双边投资条约(BIT),也许更重要的是,希望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因为中国不希望完全被排除在外,亦不希望在TPP谈判完成后才加入。从这种功利的角度看,报告重申,人们应该降低对上海自贸区本身成功和它在短期内对中国改革影响的预期。


瑞银:李克强没主理令市场失望

 瑞银研究报告指出,上海自贸区昨天正式成立,当局并公布首批相关政策措施,有形改革牵涉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外资保健业务开放、娱乐及文化业务开放。
  不过,由于政策不包括企业利得税、个人入息税及进口消费物品优惠。再者,自贸区的开幕仪式由商务部主礼,而非早前内地传媒所说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短期或令市场感到失望,而对相关股份进行获利回套。
  瑞银报告认为,自贸区之重点是企业改革(例如有限度的政策及金融开放),设立自贸区为此进行实验,并将之扩大及复制至其他城市,相信没有隐藏任务。
  过去六个星期,自贸区楼价飙升30%,而深圳前海的地价在五年内已上升450%。因此,相信内房股继续受惠。瑞银估计,第二阶段的自贸区政策措施将于明年第一季出台,预期届时
会公布更具体的金融政策,银行及保险等行业将受惠。

 

大和:选择性开放金融领域将导致套利

 大和就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发表研究报告,指国务院公布的18项新政策对行业只有轻微影响,但认为区内是为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自由兑换铺路,相信海通证券、中国银行及东方海外国际将主要受惠于政策的一群,而中海集运将会因政策鼓励外资加入而有负面影响。
  大和认为,新政策令各行业受惠有限,相信今年底前会有更多新政策出台,并会刺激更多公司加入自贸区,而本次自贸区政策重点主要在金融改革开放,并希望伺机扩展至全中国。不过,报告认为此政策难以执行,因为任何选择性放松金融领域均可能导致套利机会出现
  大和认为,政策对银行只有轻微正面影响,主要是让更多参与者加入竞争,虽然此举可加大信贷需求及分散风险,但让中资行加入离岸人民币业务将港银优势受损,不过相信亦可同时整固行业。
  报告认为,中信证券为上海最大证券商,并在区内拥有庞大客户群,相信可在新政策提供更多交叉销售服务,给予「买入」评级,H股目标价12﹒02港元;而银行则中国银行最为受惠,给予「买入」评级,H股目标价3﹒58港元。
  至于其他领域下,例如航运,大和指,由于政策对海外集团较为有利,故较看好东方海外国际,给予其「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45﹒35港元,而中海集运的评级为「买入」,H股目标价2﹒03港元。


 瑞信陶冬:最大亮点是事后管理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对经济通表示,自贸区最大的亮点是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将过去的事前管理,即以审批为主,推向事后管理,这将是习李推进政府职能改革的雏形,对中国未来长期变化有深远影响。
   另一亮点是金融改革,虽然很多细节尚未出台,题目已非常吸引。对于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态度谨慎,他认为政府的顾虑在于 如何建立防火墙及控制相关金融创新对自贸区外的影响,所谓「魔鬼在细节」。不过,改革已进入快车道,未来势将自上往下推进。
   陶冬坦言,对香港来说,金融创新改革特别吸引眼球,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而不是「中国上海自由金融区」的提法,本身已将银行排除在最重要的部分之 外,他直指,如果说未来自贸区创新的力度,金融创新可能是缩水最多的部分,而未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包括大幅度放松对各产业的准入限制,将比金融广得多。
  他认为,自贸区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可复制性,包括具备明确可复制的经验,如政府职能转变;亦包括不大具备可复制性的经验,如一些金融创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