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归企业的日志(2)

来源: 2013-05-07 09:02:1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应该说苏静康先生是这个新产品的先驱.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前辈率先涉足常温发黑.谁也不知道他的灵感源于何处,能去挑战上百年的传统工艺.

所谓的传统工艺就是对待加工机械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强碱处理.这个工艺在机械制造业已是上百年历史.但它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似乎人们以习以为常.

苏前辈于1989年发明了"SX-891钢铁常温快速发黑剂",实属当时国际最新表面处理工艺,它的无耗能,无大气污染,无大量超标废液排放的环保节能优点在行业内引起轰动,先后荣获法国巴黎第82届国际发明展铜奖、意大利56届博览会特别奖及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也被列为国家科委"九五"推广计划项目和国家环保局最佳实用技术A类推广项目.
但是一系列大奖的获得,并不意味着一个产品的成熟.当这个产品进入工业界时,它的实效并不乐观.首先它的附着力几乎不可与传统工艺相比.

此时,KT-10的发明人,只是个刚从中科院生态所毕业的一所大学的年轻讲师. 化学和环境科学的背景,使他对这个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也开始投入到此产品的研发中.

虽然随后来美留学,也没有中断研发.实际上它的研发不仅仅是在实验室进行,它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检验,得到认可.不断的提升,不断进入工厂的生产线;又再返回实验室,再进入生产线......

苏氏产品也在提升,与此同时,苏前辈主持的重庆东方化工表面技术开发公司,已在行业内进行着艰难的开拓性的推广,但还是由于产品本身的缺陷和高于传统工艺的成本,市场接受度非常缓慢.甚至,人们已怀疑它取代传统工艺的完全不可能性.
此时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仿佛是一列高速的列车,GDP迅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恶化加速."先发展后治理","以环境换效益"几乎是那个年代的整体思维.在这种思维下,要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的环保产品,实际是对它提出更高的要求:性能要优于传统,成本要低于传统.
 

突破,突破,.....沉迷于此的人不仅梦寐以求,更是孜孜不倦.

到苏前辈主动提出与KT合作,已是七年后.其实,这时KT产品在各项指标上只能说是比苏氏产品好那么一小步.

而此时,国内行业中出现了另一匹黑马.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