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早上的本意是说,现在学校很多在转型,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NIH本身也在转型。

来源: 2013-04-30 20:36: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NIH的预算中,translational的大涨。这个趋势还会继续。其实20年前,基础研究有很多空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即使是还有空白,也已经可以make intelligent guess。这样,从基础知识到应用的转化会大大加快。

所以researcher本身也要转变。从fed或者state拿grant转变到从私人机构,投资人哪儿拿资助。这个要求当然不同。其实30年前,到NIH申请grant的人也寥寥无几。是这20年才多起来。现在转换到其他funding source非常正常。

其实industry 也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不过一般来讲academic偏基础。但是现在NIH已经明确提出,他们的mission就是主要资助applied science。至于有同学认为夸大NIH的作用。大约70%的美国biomed的研究是NIH资助的。所以肯定是大头。现在big pharma都在裁减R&D. NIH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由于前期biomed的无限制的扩张积累了大量的bubble,比如人人痛恨的“博后现象”。现在就是在调整。好比华尔街要倒掉一家大投行。现在各个学校也在紧缩。至于早上有同学认为是个别现象。呵呵,要么是不知道内幕,要么是自我安慰。我自己的学校,去年关门的实验室都好几十了,俺学生几乎每周都可搬回来好多好东西。呵呵。杜克大学,系一级,我知道就解散了两个。我北卡的朋友找博后,来了两duke的副教授,以前薪水都在95K以上,来申请65K的博后。两人都失业超过1年了。行内共识:一半人不会熬过这一次。

说这些的本意是,让局外人了解,当代的biomed research,至少在美国,和几十年前国内上课描述的完全不同。当然,research是个很不错的career。但是商业化也是非常严重。不管自己愿意和不愿意,身在其中,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要么HG,呵呵。国人挺不错的,多了一种选择。该觉得幸运。早上我提到的一个我认识的和老施同行的,和老施水平相当,以前和老施一样也是5个R01,一堆的cell nature papers。现在,剩一个grant,就在加州某著名大学。当然他自己是tenure,现在也在drug development,4-5个专利,最近一个和Roche谈的不错。呵呵。当然有些同学或许认为他不务正业。或者该HG。没准可以和老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