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候车室里的老夫妻

来源: 2017-09-02 15:16:2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每次回国,都有机会遇到各色人等聊天,聊完就各奔东西。

在纽约拉瓜地亚机场,就遇到一个一起找地方给手机充电的犹太人,在杜克拿了个MBA,经常去中国出差,他说,他对中国经济很担忧,他觉得中国有成为委内瑞拉的危险。我正告他,我觉得,中国国家对经济的掌控能力,要远远强得多。

在国内的一个高铁站,有一个深肤色的人来打听,他该在哪个口候车,然后他中文换英文,说是巴基斯坦留学生,要去开会研讨一带一路,通过一场对话,感觉巴基斯坦人民对一带一路充满了憧憬。哈哈。

在另一个高铁站,我也需要确认一下进站口了,遇到一对退休老夫妇,正要去我也要去的城市,所以,我在的候车区是正确的。

老太太说,他们现在退休了,夫妻俩全国各地到处旅游,现在正要去某处自然保护区。她的老伴,一个退役空军,说,中国有那么多地方,去国外干什么,所以,他们都在国内各处旅游。比如敦煌,比如北京郊区一些有他们亲戚的地方,还比如,韶山毛主席故居,他们这代人(知青),从那个年代过来,对毛主席,还是有一份感情,所以,要去看看。她也当过知青,她是东北人,在东北下乡,还好了,上海来的知青就很难忍受冬天。他们有一个独生子,其实也有问题,比如从小没有玩伴,长大了要为他操心工作,房子,不过现在也不错,独生子有个女儿,都十岁了。他们出游,住宿都是儿子在网上定好,一路随时保持联系。

正在聊着,突然候车厅里起了一阵喧哗,她抬头看了一眼,自语说,“怎么啦?现在的人一般都很少在公共场合这么吵了。” 的确,现在坐高铁的感觉,在候车室和车上都和过去很不一样了。车站和车上都是不卖方便面的,因为味道比较刺鼻。坐车的人现在也不太像过去一样爱吃零食了,我觉得。

知青这代人风风雨雨也经历不少了,到现在退休了,只要身体还好,收入过得去,在国内看看儿子,孙辈,想旅游就像这样夫妻结伴出门,从北到南,上山下乡,交通方便,没有语言障碍,其实真是挺自在的,交流中也能感觉出他们的平静和满足。我觉得这是这个年龄段普通中国人的普遍心态。

进站时间到了,我们互道平安,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