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霜时空调自动开之我见

来源: 2012-08-26 00:11: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网友青山无愁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前车窗除霜时,空调会自动工作。这是正常的设计,还是故障和误动作? 网友们各持己见,积极讨论。多数人认为这是正常设计,并给出了原因。

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从我二十多年对美国车,日本车,韩国车,和部分欧洲车的修理和使用看,我知道基本我接触过的2000年以前的所有车,都有这个功能;2000年以后的车,因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给使用者了一些选择:在自动turn on A/C 的基础上,使用者有可能在使用融霜时“手动”停掉空调功能。像我的2003年Pilot,在打开融霜后,A/C自动跟进;但可以再按一下A/C键,就显示了“A/C Off”。 我知道这不光是Honda,别的车也有这类选择。但,一,只发生在年代较新的车上;二,依然是个“option”, 是在特定外界环境下的一种选择。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车依然保留了“defrost/AC”同步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已经在有空调的汽车中实际存在了几十年了,尽管以前带空调的车不占多数。 问题是,为什么呢?

首先,应该排除向风挡玻璃吹冷热风是否会损坏玻璃的想法。因为融霜空气的加热的功能(heater)在空调吸热器之后,所以,无论有无空调,都可以用热风吹玻璃。而且很多没有空调的车,是怎么预防热风将冷玻璃吹裂的呢?

用空调的冷凝效果,将空气中的湿气去除,从而更有效地吸收风挡上的水汽,应该是符合科学理论的解释。我在自己的Honda车上也做过实验:手动将A/C Off 后,融霜的速度,比留着A/C On 要慢一些,尤其是在温哥华深秋多雨季节。但汽车不会只是为了一两个特定的地区造的。在气候干热的美国南部诸州,也有这种必要吗?一定有其它必须这么设计的理由。

在我看来,将融霜和空调同步的最根本原因,是很简单的理由:就是为了让空调有机会运转,特别是秋冬春三季,基本不用空调的多数时候。在大学学船用机械时,老师就说过空调压缩机的密封是整个系统的最薄弱环节。汽车上用的,理论上和船用的,工业用的,无大区别,漏泄也是主要问题。因为压缩机是全密闭系统,就是说冷剂和润滑机油是混合在一起,随压缩机运行而流动(汽车空调系统检查漏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在密封和接口处。看是否有油迹)。所以不像其他机器一样,密封只防漏油;空调压缩机的密封主要是防漏气(冷剂),而最可能漏的地方,就是动力轴的密封处。空调压缩机的轴密封是很特别的(这里不做详细讨论),简单说就是很紧,回路也多,就是不让油和气,特别是气漏出来。凡事都有两面性,密封紧了,曲折了,就难漏了;但润滑成了新问题。如果长期不用,密封处就有固死的可能。而且油封本身又要靠油来保持活力,长期不用,油封周围一点油都没有,等再次运转时,就可能损坏油封本身。

怎幺防止这个麻烦呢?就是不定时地让压缩机转一转,特别是在不用空调的冷季节。而最好的时机,就是在融霜的时候:既不会像用冷热风那样,大量使用;也不会整个季节一次都不用。更不用去提醒用户:你的空调要转一转了,像换机油警告一样。就是这种不定时的起动,保证了机械部分的活络和油封的效果。

很多车,特别是老车,空调工作时并没有指示灯亮,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空调压缩机开动了。很简单的的办法,就是到车外,打开hood,听压缩机的离合器吸合和放松 的声音,就知道了。我第一次发现,是在六十年代的高档车卡迪拉克上。以后,我接触过的美国三大厂家,日本车和韩国车的全部,都是相同的设计。BMW和奔驰没接触过,不敢说;而其它德国车和Volvo,也是一样的。压缩机的控制这些年有长足的发展,多了很所控制保护,如高压高温等;对车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也有新工艺。但压缩机本身,基本是老样子,油封的密封和润滑,还得特别留心。所以新车,还是保留了老方法,尽管也给了override 的选择。我的想法是,不会只是为了干燥空气。

自己的想法,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