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印象记(六)


 
澳农

朋友長期从亊文物考古,修复与保护工作,现为上海史一博物馆馆长。在现今物质为上,钱权横流的大社会环境下仍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这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遗产而非仅仅当作是工作和谋生工具,实属难得。

写这么一段完全无意捧高朋友以及各行各业中做事业、做学问人的形象,似乎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不为职称评级,工资福利、子女教育而费心劳神。人依然是世俗社会中的人,只是他们表现出的是多一份责任与使命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大投入与大付出。

中国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廉价与山寨不良声誉,再 好、再贵产品的技术数据和结构体系一但被破解、解密后,同类产品便会在一夜间似雨后春笋般漫山遍野,于是王子变平民,孔雀变草鸡。虽说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意识上都有了观念的转变,试图将中国制造推进一歩为中国创新的华丽转身。但是一旦拍了三级片,想要使人们忘却/淡忘那颗星号却决非一朝一夕之事。

同样的山寨问题也严重困扰着中国的学术界,大环境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期望早日成为一宗、一派、一帮、一群的主角和领军人物而赴华山论剑,以求一夜成名天下知。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创新,否定,再创新的时代,IBM, 微软,苹果,马云,亚马逊…而对于即便是有点学识而无心潜心研究,认真做学问的人而又对出名以搏取名利的人来说,走抄袭、剽窃之路便是别无他途的捷径。

另一位朋友是研究篆刻,印章方面的专家,治学严谨,发表文章无数,但常为文章被所谓的学者们剽窃而烦恼不已,虽偶尔也给杂志,报社去信要求抄袭者公开道歉表明抵制不良风氣的立场,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在此引用他的一段博文,

“有些朋友弄了几年笔墨刀石,觉得不过瘾了,要向学术挺进。这是好事。但却先要明白,这也是一件苦事。学术要宁静致远的,真弄顶“学者”帽子,也要准备板凳十年冷,青灯伴黄卷,不见得那么好玩。而且也是要净化一点自己的本初的,你如果还未上路已经是那种急不可耐的德行,是你太藐视学术,走不远矣。?”

五一劳动节日一早应朋友邀请去参观由他负责的的位于上海普陀区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已考古发掘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水闸。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夲来还要随朋友一起郊县去松泽遗址参观,但因另有按排未能如愿,下次回上海一定要去看看。

舍近求远、出国旅游、比拚扫货是当下一种时尚,但当你觉得有点闲暇的时候,抽空去看看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历史遗产,增加些对这片土地所蕴育灿烂文化的认知和亲近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