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静景画

来源: glen1717 2015-05-22 21:05: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760 bytes)
姑且称它为北街吧,其实并不确切,街的概念好像总应是小小的、窄窄的,姿势轻盈、态度安详,带着点独有的持久的风情。但这是墨尔本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繁忙交通干道,大马路,长长的,一头通往某个比较靠近市中心的风光无限的海滩,一头衔接起另一条更宽阔更繁忙的交通主道,南来北往,终日车流沉重拥挤,显得又轰轰烈烈又仓促匆忙。
 
此处要重点交待的只是其中一段,极短的一篇章节,从某个十字路口起至某个火车道口止,也就区区 的距离,道路两旁集中了些小店铺,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一角微型商业点。
这个商业点的存在有些年头了,隶属的街区是传统的中产老街区,成熟饱和,发展的空间很小,如今更加停滞不前。处于这样的主体背景中的小商业点也是保守的,不能说没有变化,至少变化得不显著,无论从商用建筑物本身的外形格式到店铺的陈列装修布置都带上了些迟暮的味道。但这种迟暮是见识过风霜经历过岁月的,有温暖的细节有动人的故事有扎实的根基,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商业点因生活的沉淀默默成就了一种经久的风貌,繁忙大马路上 公里长的一篇短章节竟渲染了些小街的气息。
即使整天置身于车来车往的热闹之中,小街的气息依旧亲切朴实不显浮躁。站在街两旁的商店里望出去,夹在其间的汹涌的车流不过是眼中一道流动的风景,它的有声有色是眼睛的盛宴,跟填饱肚子毫无关系。嘴巴偿到的好滋味,要靠一天一天心平气和地坚持,一点一滴地辛勤耕耘。
这日子实在就是平常的,甚至还有些寂寞艰难。小商业点所在的路段生意其实并不旺,周围临近街区的二条商业街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漂亮摩登的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人丁兴盛,主要的居民客都被分流到那二处。靠过路客吧,临时在路旁停车一位难求,并且只是单纯的交通要道而非商业街,缺乏吸引力,所以大多数人总带着匆匆过客的漠然的心态,极少由于顾盼流连而停下脚步。车马不稀门前却冷落,北街上的这个小商业点所处的地位着实尴尬,被热闹包围着却又被排斥于热闹之外,总之,它是被忽略的。
然而,被忽略亦无须抱怨,日子总归朝前一天天地过,别人可以忽略你但你绝不可妄自菲薄自己的生活。对于众多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来说,在被忽略中努力、坚忍、从容地生活是种常态,至少要认认真真。
 
就在小商业点起始的那个十字路口,四个角上分别是麦当劳、肯德基、一家私人诊所和一家灯具店。前二者是实力雄厚的连锁生意,傲视一方屹立不倒。
私人诊所从前由摩根医生经营,一栋气概非凡的二层楼英式老房子,有着气派厚重的旋转式雕花木楼梯,同时整个空间也从早到晚充斥着过往车辆嘈杂的轰鸣声。摩根医生把楼房一分为二,楼下作诊所,楼上住着他自己和太太以及四个孩子。摩根医生始终兢兢业业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着,他的白衣生涯直到四个孩子长大成人夫妇俩搬至某个乡下小镇享受真正的安静悠闲的乡村生活才划上句号。
诊所后来由另一名医生接手经营,一晃又有近十二三年的时间飞逝而过。小楼更旧了,外表却依然雄赳赳的,它仍然忠实地履行着诊所的职责,或许不是每个走进去的病人都能被治愈,但至少可以时时获得关怀和安慰。
 
灯具店算是几十年的老店了,生意不见得好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灯具店的玻璃橱窗上终年张贴着半价的广告,不知真假或许只是招徕顾客的手段,带着些微狡诈,但到底花了心思在经营。
 
从灯具店往火车站方向走,一路上有药房、理发店、干洗店、书报亭、旧货铺、菜蔬店、小超市、邮局等不一而足,种类还蛮齐全,到紧邻火车站的一头甚至可以看到一个小酒吧。
虽然夜生活在此处不成气候,小酒吧的经营状况倒颇为出人意料地有着高上座率。老板动足了脑筋,每晚邀请不同的驻唱歌手表演,客人边吃边喝即兴再和着音乐舞上一曲,很放松很尽情,所以尽管火车频繁呼啸而过之声振耳欲聋却并不妨碍客人的勃勃雅兴。这是小商业点里唯一散发着夜生活气息的一家店,周围的沉默凸显出它的孤零零,但并非格格不入,人们的感情有时迫切需要一个宣泄的口子,所以它的存在竟是十分理想化的。
 
此间的邮局在界面上最有来历,早在1850年就开设了,后因故关闭了一段时间,关了又再开,如今辗转到了一名澳籍越南裔东主手里。这男子在越南人中是少有的英挺高大,外表讨人喜欢,而邮局的顾客又大多是本区的,一来二去混得面熟了,便时常有女顾客跟他聊天搭话。偏偏聊的话题是男人感到无趣但从女性的角度讲则带着点亲昵发嗲的意思,比如问他:“你喜欢我身上的新外套吗?比起上次穿的那件大花的,哪件更适合我啊?”可怜的邮局老板怎么记得住这种琐碎的事情,认真想了想,答非所问地说:“你的这件外套跟你的包蛮配的,挺好看。”女顾客听闻顿时双眼放光沾沾自喜,却没注意到回话者微窘的脸色。如此不伤大雅的微妙问答几乎每天会在邮局上演,这老板是聪明的,分寸把握得极好,一方面稳健自持如谦谦君子,一方面又表现得温和体贴不让顾客感到呆板无趣,紧紧抓住了顾客的心。
 
小超市也是历史悠久,但其影响力刚好跟年龄相反愈来愈行渐式微,少见有人去那儿买大堆的东西,不过临时补个缺而已。店是老店,东主却换了几拨,最新上任的老板是个清秀帅气的中年男士,一看就缺乏类似的经验,努力地整天泡在店里验货点货理货熟悉着商品情况。晚间熟食制品部缺人手他亲自上阵,手持铁叉替客人装烤鸡。鸡是死的,到了他的手里好像活了起来,在铁叉上转着圈横竖不听使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被塞进纸袋子。他自己发窘,客人报以微笑,干什么事都有个学习的过程,努力就好。
 
小商业点里顶多的自然还是同食物紧密相关的店,民以食为天嘛。前后两头各有一家鱼署店,一家由亚洲人经营,一家的店东则是对年轻的澳洲小夫妻。这样相同类型生意的竞争,一般说起来西人的店总要更忙一点,可不知什么原因,那对澳洲小夫妻的店就是冷冷清清,二人经常面对面干瞪着眼。煎熬了一阵子,终于在玻璃橱窗上打出了一行大标语“Bill is back”(比尔回来了)。Bill乃何方神圣,有着起死回生的魔力吗?
Bill就是个腆着大肚子的普通胖老头,爱笑,爱跟客人唠嗑,尊重自己的本职工作,经验丰富,手上的活干净利落没得挑。他普通得叫人欢喜,笑容那么温暖,大大的酒糟鼻在他的笑容中红光焕发,象一球球艳艳的糖葫芦山楂,闪着腻腻的糖霜的光泽,甜蜜又平和亲切,令人忍不住想啃上一口。比尔不能起死回生,然而比尔有亲和力,客人来了不想走,去了会再回来。
 
鱼薯店连着数过去便是一对阿富汗父子开的烤肉卷饼店,做生意太缺乏招徕顾客的手段,也许料真价实,但只知道守株待兔,店面装潢简陋,连橱窗上贴的菜单都是自己临时用白纸打印的一点不鲜亮,引不起人们购买的欲望因此门可罗雀。他们的店开到很晚,晚到其余的铺子都关门了才能做上几笔生意。父子俩面朝窗外默默相守而坐,那无所适从的望眼欲穿在脸上镌刻出深深的迷茫空洞的神情,不期然地竟浮突出一丝木纳呆滞。这情形让人看了心头略略酸楚,他们兢兢业业得如同劳模,可到底能支撑多久呢?
 
生存实在不易,特别是餐饮行业竞争太厉害,想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非得具备与众不同的卖点不可。比方街面上的一家牛排馆,始终如一坚持碳烤的特色,至今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还有一家中西合璧的素食馆,就在“素”字上下功夫,慢慢赢得了口碑保留住了固定的回头客。说起来,餐馆的生意要比速食店更难做,尤其是在这个地界上,但在芸芸众生默默小人物中多的是聪明人,聪明加勤奋,离成功终究会更近一步。
 
要说到小人物的聪明有趣,必须提一下那家面包房,小小的门脸,窗明几净。每天傍晚打烊前都由一个中年女员工把玻璃柜台、面包陈列架、桌椅板凳、咖啡机、杯盘碗碟等大大小小的东西擦拭得光可鉴人。每日早晨天还蒙蒙亮,面向马路的一侧橱窗里就摆满了新鲜松软香气扑鼻的面包糕点,圆的方的扁的煞是诱人。可有时也会出现出人意料的东西,比如一尊惟妙惟肖的长尾巴的“蜥蜴”,金黄的身子,一棱一棱深深的波纹状的鳞片,尖尖的脑袋上用黑芝麻点着二粒顽皮的小眼珠,这样的面包不是更生动更活泼更象艺术品吗?面包没有标准的形状,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好与坏的差别有时只在于是否遵从自己的心愿去生活。
 
对默默坚持的小人物来说,存在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以拥有和付出、得到和失去作为单纯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衡量人生成功与否,郑重其事地生活,才是对自己对人生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
 
北街的静景画,有物有人有事有生活,日子在画面中缓缓流逝,岁月在画面中悄悄累积,这缓缓和悄悄都是静的,却静得锋利,一笔笔纤毫毕露地雕刻着人生的况味与真谛。
 
北街的静景画,画的其实还是人生,隽永生动,意味深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