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牛的是,发现你挺会偷换概念。

1。俺说的不是“中国”,是“中国人”
2。俺说的“中国人”不是法定意义上,而是ethinic chinese


3。在谈到中国人的时候,你又一连换了几次的概念。

你从“少数民族”, 一下子蹦到了“弱势群体”, 你解释一下,为啥少数就一定弱势呢?(在民主的,反种族歧视的前提下)。

然后你又偷梁换柱,将“弱势群体”, 等同于“需要接受经济救济”的群体(注意:Xmas dinner, 面对的人群,是不分种族,但基本生活需要资助的)。



不过还好了,你总算还加了个前提:”中国人的面孔如果他们是当地居民而又却实有经济压力“。

我承认我不能证明,这些参加晚宴的人中,有多少是又经济压力,又有多少是住着豪宅,或有N间投资房的。但,话说回来,人们是靠analogical
而非logical的依据作出论断的。这个你跟我争没用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