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为什么推崇私校?
礼仪教育-为什么推崇私校?
提起国男的礼仪问题,一般人都心领神会,但是,不愿意多谈。一谈肯定挨砖。我们姑且管这些粗糙男叫做“猥琐男”吧,你若不是,就不要自动对号入座。好不好?
我觉得部分原因当然在猥琐男自己身上,出国这么久,难道连点皮毛也学不会吗?
可是,大部分原因,我觉得还在于我们故国的教育比较失败。这种考试的教育,除了死记硬背和知识竞赛,在社交/情感/礼仪/修养上面,统统失败。大部分猥琐男应该是在国内受的中小学教育。
所以,我一直推崇私校教育,大概也有一点矫枉过正的意思。这个大家有空再来批判。
在私校里,小男孩和小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社交礼仪,特别是跟异性相处的礼仪。私校大多数是男女分校的,但是,男校和女校之间,建立很深的友谊和关联,因为很多活动需要男女一起搞,比如drama,男校排的戏,得有女生演呀?当然就请临近同级别的女校女孩子来。舞会?餐会?就更别提了。
他们基本上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互相邀请晚饭做客联谊活动。这个一般是两校的boarding house举办得比较多。家长把孩子寄宿到了学校,他们的人生成长大部分就交给学校了,礼仪当然也是如此,学校有责任教会孩子们怎么社交。
比如男校的boarding house(七年级可以boarding,特小的属于特例,比如当年宋美龄),七年级邀请女校boarding house的六/七年级女孩子dinner。大家必须穿戴整齐,这么小的孩子,就穿正式西装校服打领带赴宴,因为不用再搞其他行头。
十年级的formal社交舞会是必须穿晚礼服的,十二年级formal就更别提了。而且两种formal仪式必须带异性男女朋友伴侣,否则不给出席。
好了,七年级小男孩在晚饭前,有一堂专门的礼仪课,老师教育叮嘱,必须照顾身边的小女孩(男女必须混坐,不能一排男生坐一块,一排女生坐一块),鼓励说什么话题,不许说什么话题,怎么用刀叉,这么给小女孩子布菜递菜,(不是夹菜!)怎么让女孩子先坐,先站,先走。大家的菜上齐之前,不可以自己自作主张开吃。(很多国男自己的菜一上来就吃上了,也不管别人的菜还没上来)
小女孩在赴宴以前,也有同样的礼仪教导。
当然,餐桌上,小男孩必须问明记住身边女孩子的名字。他们在餐桌上也觉得很拘束,很紧张,很不自在。等全体小女孩被校车接回自己的学校之后,他们如释重负,开始大声嚷嚷喧哗。毕竟是十岁多一点的孩子啊!很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就算你觉得不舒服,不放松,也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铁的纪律,好的修养,就是这样慢慢磨练教育出来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就不再觉得成为负担。
还有音乐会,看戏,看展览,在所有的活动之前,老师一定会规定很多规矩,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打手机,发短信,摸东西,迟到,衣冠不整,等等等等。这样,从小训练有素,就不会出门出洋相了。成为猥琐男的机会,也大大减低。俗话说,不喜欢吃猪肉的,也见过猪跑,至少知道猪应该怎么跑。
这些,可惜的是,在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期,如果家长不是很自觉,基本没人教。学校如果只教知识和考试,那就不是一个好学校。所以才培养了这么多的猥琐男。
顺便鄙视一下自己,真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