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兴起-夜谈澳洲史话5

来源: 悉尼山水木 2005-10-13 01:38:3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20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悉尼山水木 ] 在 2005-10-14 05:30:2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4.华人的辛酸
提起早期的澳洲华人,人们马上想到淘金。其实在 1851年开始的淘金潮之前就已经有两千多华工在澳洲各地农村放羊种地。由于劳动力短缺,早在 1837年一位澳洲富商就提出输入华工。但最早的确凿纪录是在1848年,宁罗号船 (Nimrod)把 121名华工带到了悉尼。他们多来自福建一 带的贫苦农民。当时不少华工是不情愿来澳的,招工贩子使用了诱骗甚至绑架等手段。
淘金潮开始以后情况大变。大量华人,主要是广东福建一带的,不仅是贫苦农民,一些小康人家的也想来撞撞运气。他们大约要付? 6英镑,然后倦缩在肮脏的拥挤不堪的船舱里,忍着挨着来到澳洲。这 6英镑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许多人为此借下了高利贷。
到 1853年,仅维多利亚就已有 2万余华人,占采金场上总人数的六分之一。此外新南威尔士还有近1万华人。1861年全澳洲的华人总数达到最高峰,有 4万多,以后逐渐减少。这些华人极少想“扎根澳洲”,都是打算采到一定量的黄金就“衣锦还乡”。
当时澳洲砂金资源虽丰富,但并非个个采金者都能成功,不少人倾家荡产而来却所获甚微。但是,华人的成功却是公认的。仅1856年一年,通过墨尔本一 地寄回 和带回 中国的黄金就达 12万盎司。华人所以成功首先是由于他们的吃苦耐劳。不论冬夏,华人除去吃饭睡觉整天都在不停地干。另一个原因是华人团结合作。白人采金者多单干或几个人合作,而华人却数十人到数百人合作。他们组织分工,由最富经验者指挥筹划。他们善修水利,能把水引到不易到达的地点,所以能开采他人难以开采的地段(淘金需水)。整个采掘规划得当,有条不紊。而其他缺少经验的采金者则盲目地乱挖乱采,当然无法与华人相比。而且性情温和的华人从不与人相争,他们常常在别人看不上眼的或已经采过而放弃的地段开采。结果呢,总是在别人认为没有希望的地方得到可观的收获。
确实有很多采金的华人衣锦还乡,但也有很多却遭遇悲惨。很多人苦干多年也没圆上 '黄金梦',别说衣锦还乡,到死连落叶归根也没作到。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早早的丢掉了性命。仅在维多利亚的班地沟 (Bendigo,也叫大金山)一地,就葬有 2千多名淘金的华人,几乎全死于 45岁之前。他们的悲惨命运不仅仅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也因为他们遭到了白人社会的歧视和压迫,既有来自政府的不公平压榨又有来自白人淘金者的暴力攻击。
华人经常遭受抢劫和殴打,住所有时被人捣毁。他们还常常被驱赶出一 些采金常而华人则逆来顺受,很少反击抵抗。一次规模最大的排华暴行发生在1861年6月 30日。在新南威尔士的 Lambing Flat (现在的扬格市 Young),大约 3000名狂暴的白人采金者手执大棒和其他凶器冲向华人的窝棚区。他们野蛮地殴打华人,凶狂地捣毁和焚烧华人的住所并无耻地掠夺任何值钱的东西。当时的报纸上有这样的描述“ .....手无寸铁、毫无抵抗的中国人被大头棒凶残地击倒, ....已遭痛殴的中国人被公然搜身,值钱的东西被洗劫。这种掠夺毫无掩饰 .....这些可怜的中国人极少有不带伤和保全头上的辫子而逃脱。.....有的被拖断的辫子上还带着头皮 .....。”这次排华暴乱又波及到其他一 些采金常一 共到底有多少华人被殴打致死,至今也没有准确数字。
排华暴乱的当天警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几天以后,政府终于决定不能默许这种公然的掠夺和行凶,于是逮捕了3名暴乱的领头者。上千名淘金者又聚集起来与警察对峙,要求放人。冲突不断升级,最后发生枪战,数名警察受伤,但至少3名闹事者被打死,数十人被打伤。除了白人暴徒的直接攻击,当时的政府也对华人格外地限制和压榨。比如向华人收重税,入境税每人10英镑,采金执照税每人每月 1英镑,远远高于白人淘金者。而华人从没有像白人淘金者那样反抗,只是躲和忍。当维多利亚收入境税时,他们就在南澳登陆,步行数百公里去采金常后来南澳也收入境税了,他们就在新南威尔士登陆。他们曾经联名写了一封请愿信交到维多利亚议会,恳求减免沉重的税。但那封言词恳切哀伤的信只是在议会里引起了一片哄笑。
胆小老实的话人为什么遭到如此的欺辱迫害呢?
15、种族偏见
一 百多年前来澳洲淘金的华人饱受歧视迫害,根本原因当然是种族主义。那时的白人自认为是最优秀的人种,不然怎么能造出那么先进的枪炮机器,把“劣等人种”打得一败涂地呢?当时的大清国日益衰败,中国人自然被归于劣等民族。那时的人类远不像今天这样宽容,民族之间常常因为相貌、语言、习俗的差别而互相鄙视。连欧洲各白人民族之间还互有偏见,甚至互相敌视,更别说对如此“丑陋”的、早被划为劣等人种的中国人了。
除去赤裸裸的种族仇视,当时的澳洲白人社会还常常提出一些他们所以排斥华人的理由。第一,指责华人赌博。当时在华人中赌博确实比较普遍,像推牌九,猜点,摸彩。赌博还在华人之间引起了偷窃等其他问题。第二,指责华人抽鸦片。当时华人抽鸦片的确实不少,有人估计可多达 30%到 50%。再者,当时的华人几乎全是青壮男子,这更加被认为是一个大问题。有的白人攻击华人搞同性恋,而同性恋在当时被认为是一 种非常邪恶的罪行。如果说同性恋只是一 种猜测,不容否认的是华人嫖妓,而妓女又是“优秀人种”的白人。比如在一 处有三百多华人聚居的地方常年住有 18名妓女,在一 次警察的突袭中发现“一 张中国床(炕)上有 10名中国男人,而中间是位白人女性。”这简直使白人社会无法忍受,他们指责华人以鸦片为诱饵使白人妇女堕落。以后还有一些白人女性 (常常是从良妓女)与华人结婚,这更使很多白人恨得咬牙切齿。
更具有煽动性的是指责华人传播疾玻确实在华人中发现过数例麻风病,另外天花也在华人中发生过。华人被当作是肮脏的代名词。直到很多年之后,许多白人母亲还告诉她们的孩子不要把零钱 (coin)放在嘴里,因为“也许肮脏的中国人摸过”。
一 些较为公平的历史学家指出,早期的华人也像所有其他人一 样有“不良的习惯”,但他们的那些“堕落行为”并不比白人更甚。比如说白人也赌,只不过赌法不同而已。再说抽鸦片,当时鸦片是合法的,谁都可以抽每年新南威尔士政府从进口鸦片获得大约一万五千英镑的税收。白人以酗酒麻醉自己,华人从不酗酒,却不幸地选择了鸦片。要说嫖妓,白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嫖白人妓女,还诱骗土著妇女。至于疾病?许多白人也带来了各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偏偏是黄种人的疾病被认为更加危险。总之,因为华人是“劣等人种”,他们的毛病也就格外的邪恶,格外的不能容忍。
除此以外,白人淘金者对华人的成功也分外眼红。华人能从别人丢弃的地方采出黄金的“运气”使他们由忌妒而生仇恨,当然这是说不出口的。他们经常指责华人从不参加淘金者与政府的斗争,而坐享其成。他们指责华人浪费水,把水弄藏。还说华人不去找金子而总是当别人找到金子之后马上赶到。他们甚至还说华人把白人丢弃的地方都淘干净了,使白人以后不能再回 来淘第二遍了,这就简直是无理狡三 分了。
必须指出,当时的白人社会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排华,华人医生就受到白人淘金者的欢迎,那些中医也确实能为他们治玻还曾有过华人邀请白人参加庆祝春节的宴会,很多白人高高兴兴而来大吃大喝。还有当排华暴行发生后,有些白人曾经帮助无处躲藏的华人。
白人淘金者的大规模袭击吓得许多华人心惊胆战,不少人很快离开了澳洲,那些留下来的华人也大多改为其他行业谋生。他们或是没有从采金场得到足够的收获以负担回 国的船票和偿还债务,或是无处可去。那时的中国满目苍夷,战乱饥荒不断,就是回 国也难谋生计。这些在澳洲留下来的华人多在城镇四郊种植蔬菜水果,还有的制作家具,从事洗衣业。他们仍然受到极端的歧视,被看作下贱。许多白人不愿直接从华人那里买任何东西,华人只好把蔬菜家具等产品以低价卖给中间商,而中间商一 转手就以数倍的价格出售。
虽然后来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排华暴行,但白人社会的排华情绪却更加普遍,几乎成为从上到下的社会共识。最后,终于产生了那个臭名于世的白澳政策。这是后话了。
16.土地改革
中国曾有过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澳洲也有过土地改革,但是温和多了,可中心内容一 样:把少数人手里的土地分给无地的人。
非法占地活动从1830年之前就开始了,到 1850年左右适于耕种放牧的土地几乎都被占领了。法不治众,政府无力驱赶这些抢占土地的人 (英文叫斯夸特 squatter),只好向他们收地税,承认他们的土地使用权。1847年,这些斯夸特们取得了14年的土地租约,1861年租约到期。到期后怎么办?续约?还是借机把土地重新分配?还在 1860年之前这已经成了社会注意的焦点。
那些斯夸特们经过了艰苦创业,这时已经是大财主了。一个斯夸特家庭少则占有近万英亩(一英亩合 0.4公顷)土地,则几十万英亩土地上跑着成千上万的羊。地租呢,一只羊只交半个便士。羊毛为他们带来滚滚不断的金钱。
当黄金潮于 1851年爆发时,斯夸特们可倒霉了。牧场上的牧羊人,种地的,做饭的,凡是健康的男人几乎都跑去淘金了。土地和羊没人管了。但这只是一 时的,淘金场上的成功者到底是少数。短短数年里,涌到澳洲的几十万淘金者大失望了,一些人又离开了,但多数人却想在澳洲定居。富有的斯夸特们实在让人眼红,那些失败的淘金者们也渴望拥有一 个牧常城里人呢,别管穷人富人都对乡下的大财主们眼气,他们来钱太容易了,坐在豪华的大庄园里,眼看着羊背上就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政府呢,从一 开始就忧心忡忡,怎么能让那么大片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呢。有些土地应该用于耕种,粗放的牧羊实在有点浪费。看着斯夸特们越来越富得惊人,越来越有势力,政府的担心与日俱增:一定要把土地分给更多的人。
1859年,新南威尔士发布了第一个 '分地法',任何人都可以到斯夸特的牧场里随意挑选 320英亩土地,然后向政府买下所有权,一 英亩卖一 英镑。此法很快就失败了,一下子能拿出几百英镑的人并不多,除了买地还需要钱盖房子,建围栏,挖水塘,买羊。买地之前还要准确地测量,位置和面积都要标在地图上,一点不能错。这非要专业的土地勘测人员才能胜任,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勘测员呢,分地进行得极慢。
1861年,新南威尔士又发布了第二 个 '分地法',可以选好土地先买下耕种,以后再慢慢地勘测,而且只需要先付80英镑,余下的三年后还清。1860年,维多利亚也发布了第一个分地法,政府干脆把斯夸特的大牧场标成一 块块的公开拍卖。任何人都可以买,但每人每年最多可买 640英亩。
面对政府的攻势,斯夸特们使出全力保卫手中的土地。对那些闯进牧场挑选土地的人 (英文叫 selector),放狗咬,开枪打。吓的那些人只好半夜挑灯,偷偷摸摸像作贼似的选土地,钉木桩。斯夸特们当然也可以买地。一 人可买 320英亩(维多利亚是 640英亩),那好,全家大人孩子全算上,一人一 份,连两岁的孩子也买一 份,而且专买最好的地段,沿河沿水道的地都买下,剩下的地得不到水源,谁还要?有的斯夸特还支使自己的雇工,老妈子,种菜的,做饭的,甚至雇佣流浪汉都买地。当然是拿着斯夸特的钱为斯夸特买地。
不到两年,维多利亚卖出了75万英亩土地,可几乎都落到了斯夸特们的手里。1862年,维多利亚政府又发布针对性的新法规:买地的人必须住到新买的土地上去,还要建围栏,盖房子,还必须耕种土地的十 分之一 以上。于是斯夸特们又赶紧在买到手的每一 块地上搭起简易房,每逢政府官员来查,就赶紧把佣人们孩子们送到那些简易房里,充作有人祝1865年,维多利亚政府又规定买地的人必须在那块地上住满两年,而且在每一 英亩地上投资一英镑之后才允许转让土地。 1875年,新南威尔士政府干脆禁止 16岁以下的人买地。
也有的斯夸特听凭别人把自己的牧场一 块块的买走,然后耐心地等着他们失败。买到地的那些人也确实有不少以失败告终。他们很多都不会种地养羊,又为买地借下了债,一 旦有灾年,虫害,牲畜病,极易破产。这时等在一 旁的斯夸特就会来以低价收购土地。
这场土地改革究竟谁胜了?在新南威尔士有两万四 千人,在维多利亚有九 万人买到土地成了新农民。但代价不低,一 大批斯夸特把原来租用的土地买到了手里,成了货真价实的“大地主”。在新南威尔士,到 1883年96个斯夸特家庭买下了八 百万英亩土地。到 1893年,维多利亚的17个最大的斯夸特家庭拥有了两百万英亩最好的土地。
但政府最终还是一步步地“制服”了斯夸特。1884年,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是 1895年)开始收累进地税,即640英亩以上的部分增收高额地税。1895年又开始收个人所得税,当然也是累进制,赚得越多交的越高。于是,“大地主”们不得不把土地分割给子女亲戚,或者出售以避免重税。慢慢的,大地主越来越少。

所有跟帖: 

顶!多谢! -天眉- 给 天眉 发送悄悄话 天眉 的博客首页 (84 bytes) () 10/13/2005 postreply 02:20:20

我在维州的一个偏远小镇上见过一片早期华人的坟地。 -fujis2- 给 fujis2 发送悄悄话 fujis2 的博客首页 (208 bytes) () 10/13/2005 postreply 16:27:19

国家被欺负,人民就在海外被欺负。 -海少爷- 给 海少爷 发送悄悄话 (356 bytes) () 10/13/2005 postreply 19:38:03

所以像1911前后的革命党,很多都是海外华人成立的 -海少爷- 给 海少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3/2005 postreply 19:42: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