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绘画的问题,是世界观的问题。没有新的世界观,艺术不会发展。而历史的进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
文艺复兴把人文主义思想引入了艺术。把中世纪的符号式的神变成人间的神。在文艺复兴之前,神是不应该具有人间的形象,所以是平面的,千篇一律的符号。是思想的变化带来了艺术的变化,于是有了写实绘画:解剖,光线,透视,个性。神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神。没有人文主义的思想,技术的发展,是不可能有文艺复兴的绘画的。同样没有清教徒的改革运动,也不会有佛兰德的绘画的变化。没有工业革命,科学的进展,印象派也不可能去考虑光与色的关系。二次大战后的个人主义,使人们更关心自我,才有抽象艺术的蓬勃发展。表达取代了叙说。具体的艺术语言依然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思想的变化。有时艺术的思维超越了时代,不能被当代人接受,比如梵高。当人们还在用题材叙说故事,你怎么能用色彩笔触说话?当我们习惯于故事的叙说时,脱离了故事我们就感到无所适从。当我们终于理解了色彩的表现力,我们又不能理解扭曲带来震撼,比如面对Francis Bacon,。。。
每一次潮流都会有滞后的接受和反对,即使是我们今天所普遍欣赏的文艺复兴,印象派。当年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曾经被局部修改覆盖,在今天来说岂不是侮辱大师? 罗丹的《巴尔扎克》曾被讥笑为麻袋里的青蛙。印象派曾被讥笑为不会画画而不为法国沙龙,当年顶级的艺术权威,所接受。反而,布格罗曾被认为百年之后将被人们认为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可是百年之后少有人知道他是谁,至少无法与众多的19世纪画家比肩。
新的思想不见得都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同样不是所有的新的艺术形式都会长存。进了美术馆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法高超,或是美,而是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足迹。他们改变了艺术的方向。Mark Rothko 的画很多人都能画出来,但是没有人会收藏别人画的同样的画。别人走过的路,你是不能留下新足迹的。收藏也好,拍卖也好,都不是为了“好”作品,而是为了一段历史。至于历史是谁写的,那是另一个话题了。一个作品有没有改变艺术的方向,只有未来能够验证。
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超越时代的创造性。技法是每一代人都能学得,但创造力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列宾学院的学生的绘画技法是世界一流的,他们毕业时在美术学位之外可以自动拿到古画修复的证书。但是他们之中有多少成为成功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