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说说书法,盖因看到很多人,说起来是学书法,其实对书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写大字阶段,描字画形阶段,而迟迟不能到达书法阶段,甚是可惜。“写大字”是个形象说法,就是写毛笔字。字不一定大,也可能很小。
描字画形,是学书法的起步阶段。不过很多人其实一辈子都走不出描字画形,就可惜了。所谓描字画形,非特指描红,也包括看起来是对着帖临,而实际上是在描画字,而非写字。
描画字和写字是根本不同的,这是绘画和写字的差别。而写字,和书法又有天渊之别。
可惜很多人一辈子就在画字,用笔尖画道道。画出的线条和写出来的线条,质感上差距巨大。神采不是外形所能解决。但往往还自得其乐:看我写的多整齐,字多“象”帖里那个字。。。而不明白外形和笔力的差别。。。。不走出这个阶段,写字就只能靠对着帖描画,浪费时间精力甚是可惜。更可惜的是,浪费了笔墨纸张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书法学习,大致三个阶段:得形,得笔,得神采。稍加注意可以看到,大多数学书法的人往往就只走到得形这一步,就再难进步。而描画阶段,又是得形阶段里,最初始的阶段。
古人说书法: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很多人所谓我学某某某,看我的起笔收笔都是某某某的,其实是对某某某书法的巨大误解。描画出来的笔画,只是外形。书写状态和描画状态,根本不同。书法得形易,得笔难,而得神采,则难上加难。
前一段时间看到书法江湖上网友自在塘临的书谱,可以说是看过的最好的,虽然名头并不大,但看他临的书谱,能看出他对书谱的理解,比很多名家临的书谱,高出几个层次。看过很多人(有的还是名头很大)临摹的兰亭序圣教序书谱米南宫等等,他们的临作,只是在外形上纠缠,和对简单笔画特征的描画,而缺乏对古人用笔的理解,甚至还沾沾自喜,这样的很多。可一旦脱帖自运,就原形毕露,只有些简单特征的生搬硬套。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古帖的理解,根本没看懂原帖。。。当然临得好,只表明理解的好,要临到能脱帖自运出有神采的作品,还有很长的悟的过程。。。可如果只临外形,则永远临不好,更遑论脱帖自运创作。。。
对行笔风格的正确理解,乃书法学习之关键,可常人多忽略这个,只看重我临过什么帖,临过多少遍,还要临多少遍。。。所以有人说,临一万遍兰亭也没用,一到自己脱帖写字,一个字都想不起来。说的很形象。描画一万次,可无一笔是写出,还是没弄懂,所谓学某某某多少月/年,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今天时间多,就说这里,有空的话再接着说,该去吃饭了。。。。
2013.5.27
Move over directly from Yiqiao - just what I want to say.亦樵谈书法,有
所有跟帖:
•
先生理论深厚令人景仰。希望先生也能够给大家示范示范。好久前看过先生的几幅字。希望能够经常看到。
-远航万里-
♂
(0 bytes)
()
06/09/2014 postreply
19:19:54
•
“先生理论深厚令人景仰?”这话咋整的,不是说了是搬XX的麽:)))
-ym-liu-
♂
(207 bytes)
()
06/10/2014 postreply
15:02:45
•
当然刘先生更令人钦佩,经常有墨宝供大家欣赏,画好,字也好!
-远航万里-
♂
(0 bytes)
()
06/10/2014 postreply
21: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