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鹤面荘”及其它

来源: 2014-01-28 05:56:0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约翰88评勤为径先生的书法 “先生的字几乎没一笔写的到力度,起收笔都太初学水平”,令勤先生大为震怒,并引来一群围观者加入,互相间恶语相向,其在令人遗憾。我以为约翰88的评语十分中肯,这实在是指出了勤先生书法中最大的问题。能有人如此真切地批评阁下的书法,勤为径先生应该感到庆幸,回家更勤奋地练习钻研,以去掉软弱庸俗之气,而不应恶语相向。

有感于书坛喜欢互相吹捧、听不得批评意见的习气,忍不住又来毒舌几句,都是外行话,如果又若您生气,先向您请罪。

先看勤先生的书法作品。



松字:
1. 尖头起笔,向上一挑,左短右长,与右面公字左上角一点挤到一起。
2. 木字的竪笔又是露锋起笔,还顿了两顿才往下走,何故?
3. 木字细弱,公字却如此粗重,这是什么情趣?
4. 公字右上角本是一点,为何有如此重的一鈎?此处应是一点收笔后连带的笔意,而不应是重重一鈎。
5. 公字右下的一点,形状十分奇怪,且与前笔笔意不接。

找了几个字供您参考,网上找的,凑合着看吧。

敬世江:


林则徐:

苏轼:


鹤字:
6. 鹤字的起笔一点,形状尚可,但为何如此粗重?为全字最重一笔,何故?
7. 鹤字的左边长撇,您写的是撇吗?何故未尾又来个点?有趣。
8. 鹤字的左下一竪,如此细弱,旁边又如此粗重,不配。
9. 那一鈎伸得太过,偒了右边鸟字,问题与松字的木字旁相同,看来阁下应在结体上做点练习。
10. 鸟字那一竪。。。起笔气若游丝,下半段又重如墨猪,这是什么技巧?
11. 鸟字的日字部分,无起笔,无收笔,全是点出来,好么?

林则徐:

米芇:

陈献章:


面字:
12. 麦字第一横变成一点,还往上挑,该练练横划怎么写吧?
13. 面字左边一竪,又成了一点,光会点拍是写不好字的,也练练怎么写竪吧?
14. 这面真的糊了,里面是什么一砣?
15. 这一捺里带着横笔技巧,您自创的吧,您太有才了!
16. 整个字向左歪了

佚名:


佚名:

王献之:


庄字:
17. 庄字的头还有点规矩,但左边一竪尖头瘦弱,两点又挤到一块,说您的字没力度您还生气。
18.土字一竪好长啊,想起谁谁的诗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嘴边”。

赵孟頫:

赵孟頫:

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