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欣赏美术作品变成一种习惯 (旧文再贴,恭喜艺廊开张)

来源: 夏仲梦 2011-12-29 14:33: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71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夏仲梦 ] 在 2011-12-29 21:45:1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当欣赏美术作品变成一种习惯 2010-06-12 23:22:30

1.欣赏绘画是我一种消遣的习惯

记得有一篇文章里写着,自从爱过了之后,学会了他的习惯,夜里给自己留下一盏开启的灯。

而我似乎把童年就有的绘画的梦,变成了一种欣赏绘画的习惯。这种习惯也时常勾起自己甜蜜而有些苦涩的回忆。很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比如电视节目NHK〈星期日美术馆〉,〈美之壶〉,〈什么都鉴定的鉴定团〉古董鉴定节目。都是我的铁版。

有时候我分不清自己是因为爱过,所以才那么关心当代油画的发展,关心美术的发展主体,还是日益走高的艺术品高价拍卖的经济主题,乃至中国闲散资金的艺术投资的流向,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有时候我真是迷恋逛美术馆,博物馆,著名画廊,看些画作,思考与体味色彩给感官的刺激与愉悦,坚信所谓的真正的艺术:-->是具有独创性,开启性,并且留给观众审美回味余地的赋予感官与愉悦的作品。而一个成功的画家,是具有独创性与稳定的风格特色,并且在艺术领域开创性地表现自己,并且对后来的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不论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不论是油画,水彩,版画,国画,书法,还是雕刻与陶艺,都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与魅力。

大学时代周日无聊,自己从中关村乘坐332路到动物园,然后倒103,尽管下一站就是王府井,但我总是美术馆下车,然后买门票进入馆内,上上下下地转悠半天,实在没啥看的了,最后才离馆去旁边的隆福寺吃小吃,经常去一家夹肉火烧店,买一个夹肉火烧,吃一碗豆腐脑,然后满意地返回校园。

有时候去故宫博物院各个展厅,珍宝馆,北京图书馆馆藏去看美术作品。还去过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国外,去看更好更多的世界性的艺术展览,逛画廊,看美术作品。
-->
-->记得那年去名古屋看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用是本国的陶瓷器砌成色彩鲜艳的外墙,并且自豪地用多国语言悬挂着标语,给排队入馆等待的人群以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产生了毕加索,达利,米罗。。。的国度。。。一时间我脑海里拼命闪现可以对等的中国艺术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但能跨越亚洲的又有几个呢?
-->
意大利馆则进馆就是一座从深海里打捞出来的国宝--古老的残缺美的人体雕塑来迎接各国宾客,从俄罗斯分出的国家忘记名字了,则用三维投影把红风筝与里海联系一起,让大家体会技术与立体三维的影视效果,这些都表明了各国对艺术的推崇并且事关国家的荣誉。世界博览会的各国特色让我留连忘返,整整看了三天。还偷闲刚到名古屋就去名古屋波士顿美术馆(每年名古屋跟波士顿的美术馆藏品交换展出)的看世界名家交流展,看到了雷诺阿等名家真迹,北魏的雕塑与西域的壁画等东西文化作品。最后一天还急匆匆地半路下磁悬浮列车,赶往爱知陶瓷博物馆,看毕加索的陶瓷特展,然后又被常设展中的中国历代陶瓷,特别是被推崇茶道誉为日本国宝的中国建窑黑陶油滴碗而感叹。。。想起宋代苏东坡等享用用黑陶碗所作的饮茶之诗。

大概对光影,对微妙变化的光泽的喜欢,所以生活中对丝绸质地的单色连衣裙有格外的偏好,特别是浅灰色,尽管是同一块料子,但在灯光的映射下,折射着不同的明暗,构成不同的光泽,发出优雅而柔和的光泽,有着滑润的触感,无尽的奢华。。。所以对单一色调变化丰富和谐的作品格外地欣赏。


2,思考艺术的审美


王朝闻借莱辛的话,“雕塑,凡是他不应该画出来的,他就留给观众去想向“

我认为这不仅对雕塑,对其他艺术形式都如此,优秀的作品,能超越时空传世,大概都在于:超越时空也好,内在外延也罢,都要以观众为本,发掘他们的共鸣体供给大家空间,时间,乃至愉悦的想象。

看过Cy的抽象画,但感觉抽象的红黄线条看似杂乱,却富有韵律,显示动感中有构成了一幅写意油画的意境,而联想起 陈逸飞 的油画中那些细腻的女性人物,实则油画中的工笔画一般,也许Cy的油画乃属中国画中的写意抽象,而陈逸飞的该算工笔人物吧?外行的我时常这样瞎联想。。。如此看来中西绘画真是描写技法上殊途同归阿。

Portrait of Cy Twombly with later works, in 2005, via the New York Times

即使是国画,也很讲究留白,记得耳福举例说画提到的陆少俨的山水,留白与少许墨染自然渲染为大江湍流。。。而更多的经营落款与题字的内容与书法韵味,都给读者更多参与的机会与相像的余地。
-->
-->如董寿平先生曾题款: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此管道升渔夫图句也。”

松雪翁题款和云: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它鲈鱼不上钩。仰羡管赵风流乃写此也“。

-->即反映了画家们的个人交往,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怀。

而对于让人压抑,难受,或者痛苦的作品,个人不是很喜欢,但有的是代表了一种作者的意图与诉说,也可接收,但单纯的为了表现而表现就有点变态了,比如前一段走廊里关于伦勃朗与另外一个令人难受的女画家的作品,后者即我个人比较排斥的那类艺术形式,所以名字也懒得记忆。

关于雕塑,对观众审美投入的发现与挖掘,最早是哪年中国美展获奖的《饮水的熊》,其实只是把一只白熊对折了,一颠一倒,但那只熊到今天我还忘不掉,因为当时我就幻想到了那只对着湖水留下倒影的熊,呵呵,因为让我愉快地想象了,投入了,所以印象很深刻。


对工艺品的重复性与作坊式的工匠生产方式,非唯一性,使得产品带有一种商品匠器气息,而降低了其艺术价值,因而限于流俗,说不好,大概是自己的偏见吧,总认为工艺品,是不能够与真正大家的独创性艺术品的独一无二创造性能相提并论的吧,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见。


3.达利画中的透视 2009-10-29 20:18:16

记得在日本福岗美术馆见过达利的画,




The Madonna of Port Lligat (second version), 1950,

当时给我的震撼,除了篇幅的巨大,色调协调统一安宁,还有写实和梦幻般的变化,还有透视,细节都到位,整体协调安稳;内容相当地丰富,中心夫人的大型人体之外,左右对称又不对称的变化与呼应
背景穹隆立体透视,建筑与分解,还有周围与脚下的台子上下的那么多贝壳,
等小东西的补充, 这种画中套画的表现法,整体局部协调分解合成又分离;
那个悬在人物头上的扇贝与蛋的相对静止而透过的紧张感,

太震撼俺了,啥也不说了,服了 .从此之后不爱看印刷品,更奢侈地选择原作去欣赏了。毕竟看图片还是有局限性的,尺寸,笔触细节,颜色调子都逊色于原作,所以看过原作,图片就根本不爱看了,那种干扰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4。从欣赏绘画到读画家们的书籍

黄永玉,陈丹青的著作,都是我喜欢读的书。

前几天看过的中国油画当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竟然为了教育宗旨不同而辞掉清华大学教授的陈丹青的《艳遇》一文,看到那毫不隐讳,直接叙述自己想看美女又害羞,渴望艳遇又叶公好龙似的描述时让我还是欣慰地笑了,难得的是名画家,有着童心,还不伪装自己的情感,同时珍惜生活中点滴的心悸,时刻激发着自己的感官。形容美女的笔触也是专业画家的特色:"眉眼鼻梁,笔笔中锋,像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字,极姿媚的。"

陈丹青是画家中少有的思想者,他思考着社会退步,反省着社会脚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集,《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并且跟社会各界交流对话。看到他与查建英,刘索拉一起做新浪节目想着他们其实是一代人,陈丹青,查建英,刘索拉那一代都是文革后第一代77,78级大学生,他们都曾经去美国,然后又回到中国继续人生。

当年画家陈丹青80年因《西藏组画》的实力,曾震撼了整个中国画坛,甚至反思中国的油画教育,至今在中国油画界顶尖的影响依旧,似乎还没有谁能超越这组画的影响。从此中国油画界的苏联教育方式转向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转折点,人们是没有忘记他的,即使将近20年后,他重新从纽约回到中国,人们依旧在心里有着“陈丹青”情结。

清华大学聘请他为教授,但他因为教育方针不同,反对政治课,外语课太强求考分,导致油画才能高的学生难以入学考上研究生。他就辞去了职位,不与之谋了。实在是稀有的,敢做敢为的人。

正像才女尖尖说他:因为是画家,所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难得又不装,还敢于说真话,所以文章也是出奇的好看。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有思想的,尽管现在似乎有些人的画质在价格之上,但最终还是画风加人品与才能的独创性与对未来的影响力来决定其艺术乃至社会地位。

当欣赏美术作品变成一种习惯,沧海是否也能变为桑田,不去想永远,只要在乎每一天。该感受的就去感受,该体验的就去体验,不必介意国画油画,抽象具象,还是京名寺的天井墨龙,拉门日本大师的传世壁画,都各有韵味,都是融会贯通的色彩文化,兼容并蓄,多采博收,是我这个业余外行的一个不限制自己的唯一乐趣。

所有跟帖: 

写得好,有看头,值得学习:) -汉至- 给 汉至 发送悄悄话 汉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5:23:09

好文! (又一个北大的, 俺坐331) -华翰斋- 给 华翰斋 发送悄悄话 华翰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5:44:12

曾在南京看过陈的画展,觉得他没进美院之前的画更有张力,更生动些,个人愚见而已,赞不装 -2188- 给 2188 发送悄悄话 21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5:48:02

他很有才,但是到了美国,就基本不知道该画什么,现在几乎改行了。 -汉至- 给 汉至 发送悄悄话 汉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6:17:13

到了美国后的更单薄空洞些,有一幅就是一双靴子,到是那组毛的组画有几张很传神呢 -2188- 给 2188 发送悄悄话 21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6:35:01

汉至兄说得对,除了以前的画,此公现乐衷于推广三房四妾之风美其名曰民国范儿。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11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6:40:28

多哥说得极是。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9:38:45

好文。也是校友,文中提到了我的同班同学。 -房崇- 给 房崇 发送悄悄话 房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6:53:46

学会欣赏,鉴赏这本身就是对美的享受!学会鉴赏这又是更高层次的心理陶醉! -youyi98- 给 youyi98 发送悄悄话 youyi98 的博客首页 (5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7:00:34

你的大学生活比我的悠闲,羡慕!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7:24:15

逛艺术博物馆没法呼朋唤友,多半是一人独行,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125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9:18:16

好文,细读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1 postreply 19:40:49

欣赏习惯,沧海桑田,不想永远,在乎每天 -走马读人- 给 走马读人 发送悄悄话 走马读人 的博客首页 (53 bytes) () 12/30/2011 postreply 04:25:47

路過又遇親切的文章,切割下來回家細嚼、消化!順祝 -石甫- 给 石甫 发送悄悄话 石甫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12/30/2011 postreply 12:05: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