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你对大家说乱不太以为然。我想你的想法一定有自己的道理,问题是为什么大家会有乱的感觉?
我的看法是,你的表达并没有和你的意图统一起来。用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假如我是个指挥,我有一个非常出色歌唱家,如何组织一个节目来表现他的声音?如果是要他参加一个没有领唱的合唱时,我又一定要把他的技法表现出来,那么合唱就是个失败的形式,因为合唱是众人的和声来产生效果的形式,一个人的突出必定打破和声效果。这里既不是合唱形式本身不好,也不是歌手不好。而我要让他参加一个清唱,或是领唱,自然可以把他的优势发挥出来。
画家如同导演,应该根据不同意图引导读者的视线。不是所有的画面都需要视觉中心。Pollock的画是色彩,线条,韵律的和声。整个画面就是视觉中心。观众无需从细节上切入,也就无从说起视觉中心,切入点。然而,如果你交待了细节,最好给人一个切入点,然后给人以探索的余地。而人的生理决定了眼睛会自动地追随一些光学效果,不尊重这种效果的结果,就是让人无所适从,感到乱。这就像解一个puzzle,你知道了结果,一切都是那么明显,1到5,5到3,3到2。。。你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但是你要让别人也看到,你得给别人一些clue. 画面构图正是起这种作用的。
莫奈的睡莲画,实际上也是光影的变化,尤其是天光的表现,让人感到沉在水中的遥远的天空的光线变化的微妙。他的笔触是泼辣的,色彩是跳跃的,很多时候就像国画里的写意。但是在画面上,构图是极为严谨的。读者不会感到困惑。
没有评价的意思,只是讨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