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但从艺术入门的教育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些不同观念。

来源: 2013-02-26 14:11:0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什么是门,门槛有多高,兴趣激情与枯燥的训练怎么平衡?

从我观察到西方对艺术入门的门槛设得比较低, 鼓励孩子去 “mess up”, 用小手沾颜料在纸上盖章,还去很认真的 frame it,挂在博物馆。 让孩子们去体验,去琢磨,尊重他们的热情和成果, 同时发掘一些与天赋有关的元素,进一步提供可提高的途径。 真正喜爱艺术的孩子也会通过实践+指导发现自己的才华,主动去提高技法,去上专业课,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观念的不同不等于去否定另一方,重要的是去了解,去补充自己原来没有看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判断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实践,来提高水平,去“教育”后代。 如果不去平衡兴趣与训练的关系就不一定会达到好的结果,要以结果为主,如果没多少人学的东西最后会枯竭,这不是主观意志能轻易改变的,要随时观察效果,调整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