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隔壁谈“哲学的内在经验”---我浅陋,读不太懂,也没啥哲学方面的外在和内在经验,不过,他说道“近代东方徐悲鸿等人将写实引入中国绘画”---我却有点不同的看法。当即告诉了他,他谁都回帖,就是不回我的贴---不知为何,也不知他是否同意---更不知道他如何指教,于是,在此继续与大家一起讨论,抛砖引玉。。。
写实,顾名思义,描写、描绘接近真实,如此解释,无论中西,不会相差太远吧? 我估计“写实主义”来自翻译,中国更早就有“写真”一说,尤其在人物像方面。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先生,就是写真高手,下图《课子图》为证。图中之“子”,正是徐悲鸿儿时写真。
徐老先生的温文儒雅,徐悲鸿天资聪慧--简直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如果用写意画法,决不会如此逼真。
然而,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后的写实人物画像,还是有不少差别,立体感不强,明暗不分明---材料和手法不一样---还只是表面,主要是各自欣赏的习惯和角度不同,中国人的传统欣赏概念倾向清雅、光亮、滋润、生气---因此,画面上--尤其是人的脸上尽可能避免阴暗、灰黑、沉重如西洋油画强调的立体感----然而,中国的写实绘画中也一样有适当的立体感---,远的不说,只看明、清人物绘画事发可见一斑(图2)
(图3)
图3、是清代的毛笔中式素描,与西洋化的素描形式差别不是很大吧?
400年前的广东的游文辉跟洋人学写实油画,于1610年绘制的《利玛窦像》--可能是最早的记录了,西洋式的写实没有因此在中国流行,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当初传统的欣赏习惯不一样吧?
再说,西洋式的写实绘画,最初引进中国来的,也不是徐悲鸿,而是1906年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的李叔同--西洋写实绘画中较突出的人体写生--就是李叔同首先在杭州省立师范开的课,那是1912年,而徐悲鸿去法国学西洋素描是1919年,那年,李叔同
已经出家了。
有趣的是,徐悲鸿中西画艺都很杰出,然而,依我浅见,他的西洋写实人物油画基本都不如他的改良的中式写实人物作品,将他为“泰戈尔”画的人像、为“李叔同(弘一法师)”画的人像放在一起--大家自己去比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