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人年轻时,就非常喜欢欧阳询的楷书,当开始自学书法之际,更觉楷书界欧阳询的楷字无出其右,为楷书最高峰,堪称楷之楷模,皆因欧楷法度森严,端庄平正,苍劲挺拔,俊俏险绝,气势奔放,是为极则,举世公认。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斯为下矣!”一般而言,最宝贵、最漂亮的东西,也是最难获得的,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如愿以偿。在极度喜爱的上品面前,只知取法乎欧,勤奋钻研,未想所得为何。大多数人学书,都在临、摹、看、背上下功夫,我则再加上“思”的功夫,盖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这些功夫而言,摹则可得其间架;看则可体会其神气;临则可兼得其间架与神气;背则能使所学之内容加深印象、了然于胸;思则不罔,消化所学、转为己有,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形成自己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好像对欧楷的间架结构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临习的心得。起初只是一些零星的体验和感悟,后来积累多一点的时候,似乎发现了欧阳询某些用笔、结字的规律,觉得应该把它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和学新之用,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便是撰写这篇《欧楷架构研习心得》的初衷。本文选择了一百个比较难写好的欧楷字作为代表,从最简单的人字到相当复杂的靈字,详细说明如何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把欧字写得让人看了观感不致太糟;每个单字的说明,少则一百余字,多则六百多字。每个例字都是欧阳询的亲书笔迹、并置于米字格内以作参考;此外,大多数的欧字都有相关的欧字陪伴,并有相对简要的介绍,因此总共有差不多二百多至三百个字,全文共三千余字。通过撰写这篇心得,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欧楷水平还很低,还属于“下矣”的阶段,要想更上一层楼而“得其中”,还需付出更多的艰苦努力,因此衷心期望书友们不吝批评指正!
49. 成 笔顺有人主张先撇后横,有人主张先横后撇,我本人喜欢后者,因为小时候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教的以及教育部规定的都是后者,习惯了。横画大扛肩,末端止于字框垂直中线。撇画內擫稍弯,末端呈小反钩。横折竖钩起笔于撇画中段,横段扛肩,与上面的横画平行,但短于横画;竖段略弯,末端的钩略低于左边的撇末。戈钩起笔偏高,起笔处与下面的横折钩的钩部基本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戈身的特点是两头相对较粗,中间段相对较细,全长形成的弧度不能太弯,也不能太直,末端的钩最好是内圆外尖或者内圆外方,钩尖基本是垂直上指或略为外展。短撇起笔于左侧横折钩的横段延长线、戈钩的右侧,下行与戈身下2/3处相交,撇末尖出,与左边撇末的高度持平;其行走方向与左边的撇和竖大致相同,其与竖的距离基本等同于竖与撇间的距离。最后的点画处于扛肩横的右侧,与下面的撇头处于同一垂直线上。从成字整体结构来看,左侧收缩,右侧伸展;特别是戈钩,起笔于左上1/4处,然后向右下角强势俯冲而下,左右对比,使整个成字有一种英姿勃发之气势。而从成字的物理架构来看,如从戈身的两端划一直线,而直线的两端分别与左撇末端相连,这样,虽然成字每一笔斜度都很大,但整体来看却大致呈一个等腰三角形。带成字的有些字,如城、诚等字的成字部分大体情同此理,只是在空间的分布上要具体而灵活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