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因缘 之二》

来源: 2024-01-14 18:57:1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的书法因缘 之二》


到了初中,班主任是肖义溍老师。他教语文,会习惯性地在课堂上抽烟。曾经不乏得意地说当他抽完第几颗时,也就到下课的时间了。我很感激肖义溍作为我语文和书法的启蒙老师。希望他身体健康。一天肖老师要学生个自带笔墨上学。他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永字,要求学生照写。然后他一个个检查过来。到我这儿评论了两句,说了些鼓励的话。这大概就是永字八法入门的意思了。无论这样说法从何处来,永字确实包括所有基本的书写笔势。《兰亭序》的头一个字倒也是这个永字。


接着临摹,不定期要交的作业。那时书店里多是柳公权的字帖。就找了一本。入门字帖自然是《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等碑刻拓本截字而成,按置在米字格里。练字首先是执笔。握笔靠下,枕腕桌面上才能很好控制落笔的轻重。然后是笔法,懂得如何藏锋收尾,点折钩划。最后是字形的间架结构。即使有米字格的坐标系,楷体的中正平衡,收放揖让却是要用心来体会的。少时除了解几何数学题,临帖时的领悟也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初一时的一次年级书法比赛得了第一名,让我很惊讶。一直很欣赏刘敬东同学字体的力度。而我的略显纤秀。一次有同学说,“我知道你练的是柳公权,但肖老师却说是欧阳询(或赵孟頫,记不太清楚了)”。我思量练帖结字所得有七八成,其余的二三成是先天固有的。而出帖脱手书写时会重新回到天性。不管怎样说,临摹练习是学好书法必不可少的。


又一次经常一起上下学的周于滨同学告诉我说他知道柳体的横划不是平直的。这便是取势,柳体所体现的内在张力。笔划毫无内敛,在相互争夺空间的竞争中让字体保持一种微妙的稳定。欧体同样舒展(见《九成宫醴泉铭》)。字体偏倚,平实处显得险峻。笔划简朴,横竖不用藏锋笔,用圆钩,化顿拙为秀丽。当代书家里将欧楷写到极致的莫过于田英章了。
楷书中最著名的肯定是颜体。高中时找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的帖子,花了些时间研磨。而他更传世的楷体作品是后期的《颜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和柳体相比,晚期颜体笔势更加持重粗壮,字形饱满,结字更加端正宏大。这也许就是盛唐时的审美情趣。


后人无法超越唐代建立的这座高峰。同称四大家的赵孟頫的楷书带有行书的笔意。只该是行楷的范本。以后再聊复古派的赵氏行楷。当代的启功楷书自成一体,内涵朴直,外形清秀。但有时笔形夸张而流于轻佻。不禁让我想起宋徽宗的瘦金体,且是昙花一现。
大概是在初三,有一次全市初高中学生书法赛。我选写一幅对联。因为桌面倾斜,墨迹未干流出字体。最后得到第二名。刘敬东同学选五言绝句却写错一字,屈居第三。周于滨同学拿到第一。像在小学一样,初中期间也帮班级出黑板报或墙报。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大学。记得曾经和李建兵同学忙到天黑。也曾经想去少年宫继续学习书画。仅一回就决定不去了,因为那晚少年宫大厅里就是一个喧闹的大晚会。有唱歌的,打球的,小孩儿追着跑的。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就这样结束了初中快乐的日子。以后要走自我修行的路了。

写于2017年1月7日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