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因缘 之一

来源: 银月亮 2024-01-12 17:26: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21 bytes)

《我的书法因缘 之一》
记得三十年前高三时有这样的念头,如果不去读物理的话就去上美院。现在想着这想法很是有些稚趣。如今在工作上多多少少免不了触及到物理。至于书法,在跨过太平洋之后的二十年里,却没有提笔认真写过练过字了。即使如此,期间依然没有终止对书法的断想和感悟。而今已是“白发宫女在”,却不妨“闲坐说玄宗”。追忆一回过去的时光。
大概每人小时候都有学写毛笔字的经历。写字从描红开始。这也经常是暑期作业的一部分。我会在两三天里做完。要求不高,不讲究执笔的姿势。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是能将撇或捺一笔填充完成而没有墨迹越出轮廓线。
终于有一天父亲要看着我写字了。他有一个笔记本。插页里有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和语录,用的隶书印刷体。布置给我的任务是临摹这些诗词。至今我还觉得这是父亲对我做了坏事的惩罚。但这成为我第一次了解到隶书。知道了蚕头燕尾的写法。知道了蚕不并头,燕不双飞的规矩。这也算是我的书法启蒙,在某个下午的小凳上完成。


隶书是由秦至汉的书写字体。具代表性的《曹全碑》笔意清晰流畅,字体舒展隽秀,成了隶书的经典范体。而直到清代,隶书的作品并不多。其实所谓书法也就是写字的方式,信息传递的载体。在文字掌握在少数人的古代,书法是士大夫用来取悦同僚,上司,和皇帝的方式,再寄托着自己对结字排句成章的美感上的追求。随着字体的不断演化,隶书只是历史。要等到明代知识文字的普及和纸张印刷的发达,书法作为大众艺术才能发展。才能有文征明,徐渭,和傅山。书法除了表意表形,也能表趣表情了。隶书在清代复活,由随清代金石学的时尚而转变。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能写汉韵十足的隶体。而他首创的漆书,有如油刷般缺少转折的短促笔法,在各种书体里也只能用隶书来表现。


当代的隶书书家该是刘炳森了。在北京读书时,常能见到他书写的招牌字匾。中正规范的风格(还有启功的楷书)正适合北京作为首都的形象。刘炳森的隶书横粗竖细,但仔细地保持平衡。笔划之中波折带有动感,但墨色浓厚让字体显得凝重。

大学时还收有陆维钊的一本集子。那联“还家千里梦,为客五更愁”的帖子撕下来,贴在床头时时能看到。字体遒劲,很难想象这是八十高龄的书家写的。以后再接着谈陆维钊。
小学课本多用宋体或仿宋楷体。所以也就照着写,做作业。写着写着就像了。一直以为宋体是秦桧发明的。最近在网上看到秦桧的书法。差得很远。想必是个谬传了。
--写于2016年12月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