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画”说的是在一幅画面中还引用了别的画作。
在当代,这也成了一种艺术手法,称作“挪用艺术”。
今天来聊聊我创作的一幅画中有画的油画《三个不戴面具的音乐家》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524Uq1KJUKu.jpg)
这幅画的起因,同《卖花少女》一样,来自在蒙特利尔一年一度的“公共集市”传统节日拍的那一批照片,其中有多幅街头音乐家的演奏情景。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567asmAlog9.jpg)
引起我兴趣的是这三人的形象。此三人二男一女,穿着18世纪法国的传统服饰,使用的是三种传统乐器,一吹、一拉、一弹,正合了中国老习惯说法“吹拉弹唱”的前三个字(前三字指的是器乐,末一字指的是声乐)
《三个音乐家》这一主题,使我自然联想到了我熟悉的两位法国现代画家的同主题作品:列日(Fernand Leger)和毕加索他们都画过三个音乐家,也都是一吹、一拉、一弹。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629Lh0HNFa7.jpg)
马赛克镶嵌壁画 261X217cm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649yt5MQ9QH.jpg)
毕加索创作的《三个戴面具的音乐家》,曾是他“立体派”的代表作,现藏纽约现代艺术馆。
艺术史解释立体派,是“将形体打碎后,在二维平面上的重新组合”的一种现代手法,正好比是给“现实中的”音乐家家形象,戴上了“形式主义化”的“面具”;而现在让我感到兴趣、想去表现的,恰恰是我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现实生活中那种“不戴面具的”音乐家(虽然这是21世纪法兰西民族的后代,穿着他们祖先的服装)......
于是便萌生了现在这样的一幅构图:在毕加索《三个戴面具的音乐家》画前的三个不带面具的音乐家。这幅画的题目也就称为《三个不戴面具的音乐家》。
在这里,其实“面具”也有了另一种含义 — 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的“形式风格”,在某种情况下,它成了艺术家给他作品中的现实所戴上的一种“面具”。
通过这幅画,我在描绘三个音乐家的同时,也用视觉的形象语言,阐释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态度。
此画完成后,曾两次拿回国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过:第一次是2005年1月,中央美院1978届研究生的联展《春华秋实》上,第二次是2012年9月,我个人70岁的归国汇报展上。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734gNjF5trS.jpg)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764Czf4YJbM.jpg)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785n21OIN2A.jpg)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842LQjfvGtw.jpg)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865Ygs79axB.jpg)
![](/upload/album/68/4c/40/0a5adfc01897Fp8JxzQa.jpg)
其实,我一直有在画中喜欢引用名画做人物画背景的习惯(如母亲和外婆的肖像),在我理解,这好比作诗是引用典故和成语一样;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这种手法在“当代艺术”中,称为“挪用艺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