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妹很佩服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曹植。
曹植很厉害,是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被人传说写了七步诗,才被魏文帝曹丕放生。还传说跟自己的嫂子甄氏有点暧昧,写了【洛神赋】流传后世,当然这个赋的名字是魏明帝曹叡时代从【感甄赋】改过来的, 毕竟甄氏是魏明帝的亲娘。植丕两兄弟为皇位闹翻了以后,文帝时期,曹植实质上遭到流放,虽然名义上被封了个陈王。李白对这个陈王很羡慕,在他的【将进酒】中还写道,“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当然李白爱喝酒是人生不得志,只好写写诗歌发发牢骚。曹三公子喝酒,烂醉如泥,那是为了保命;也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因素。毕竟自己在曹操死前的日子,过得十分风光。现在魏文帝的人天天在自己身边盯着自己,自己只能表现得无所作为,否者后果堪忧。
但是,曹三公子以前深受曹操的喜爱。曹操这个人,是文武双全。看到曹植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不禁欣喜万分,对植十分垂青。公子植也就恃才傲物,慢慢让哥哥公子丕给比下去了。看来再有才华的人,也必须持“谨慎”为戒,更要十分“谦虚”,否者在政治这种氛围里,很容易“咔嚓”掉。还好,公子植利用自己的才华,保住了一条老命,虽然文、明两帝时期,日子都过得很艰难,政治生命几乎完全终结,但还是得以善终。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叫谢灵运。
这位老兄,也是十分有文采。但是比起曹植来,还是要差一些。所以这位谢公,也就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到的“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提到的谢灵运这个哥们,还说过,“天下才有一石(dan,四声),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谢公还是有自知之明。不过他还是恃才傲物,一是因为家世显赫,二来蛮有才学,所以最后在官场不得善终。这和东晋的天下被刘宋取代,以及谢公在临川内史的位置上太放任自由是分不开的。这位先生是山水诗歌的创始人,生性崇尚自由,又才华满腹,出身高贵,性格傲慢,很难想象能够善终的。当然如果他比较低调,情况可能会不同。
我身边也有一个哥们,人很聪明。试验做得很出色,高质量文章哗哗地发表,深得老板的重视。但是随着绿卡得到了,名声也在本研究领域慢慢小有起来,对老板的态度莫名其妙地“狠”起来。竟然发展到和老板拍桌子的地步,让我们十分不理解。估计也是“恃才傲物”所致。后来老板没有给他一份有力的推荐信,只好回国高就去了。当然回中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华,也是中国之福。不过,自然没有达到他本人的初始愿景。可见,有能力,还要保持低调,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情。很多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一般百姓,都做不到。
但是胡哥却做到了低调,不“折腾”。所以十年总书记的位子,还是有始有终地坐下来了。
有才华,是一件人生大幸。真得就象李白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吗?盲妹一直很怀疑李白的政治才能,感觉李白就是一个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学识渊博,眼高手低的人。李白很能说,诗才敏捷过人,思路飘逸,诗歌意境梦幻。因此,李白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栋梁之才,实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李白写写诗歌是天才,出了诗门,就不行。毕竟是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哪能受官场潜规则的约束。所以让李林甫磨墨,高力士脱靴,也只有政治上的婴儿才会做的事情,发生在李白身上。李白也不能在翰林院混下去,更不可能长期在唐玄宗身边跑龙套。不管怎么说,李白官场不幸、人生抱负无法履新,却在诗歌创作上,给后人留下十分可观的灿烂篇章。李白的七绝写得非常好,他的五言和七言古诗也实力雄厚。也可以说是李白才华对后世的大幸吧!同时也是说,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生才不会感到很失败云云。。。
所以一个人有才华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你有A方面的才华,不表明你就有B方面的学识。所以大家在一起玩,知道多知道少都是都很正常。大家都在某一方面很厉害,在其它方面可能差一些,但是谁都不比谁差多少,没有一个人对事事都精通。因此在一起,客客气气,比较好。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每一个人可以相处的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实现李白的夙愿--天生我才必有用~~~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