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门诊坐班:10天接诊4000多人,无一例重症

来源: weed123 2022-12-22 18:10:2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700 bytes)
李泠 | 观察者网 |2022-12-22        
 
 
目前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使得“中招”人数骤然上涨,再加上患者就诊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一线医务机构迅速迎来新一轮“大考”。正如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所说:“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
观网读者“暮雪”是山东某市下一个社区门诊的医生,在“风闻社区”发帖分享了自己于防疫政策调整至今,在门诊坐班的观察与了解。她在帖子中指出,这波感染病人的表现基本是流感症状,在其门诊接诊的四千多人次中,“还没发现一例重型,没转诊一例病人”。
 
观察者网联系到“暮雪”,向其咨询更多一线门诊救治情况。因和病人说话太多,嗓子沙哑,“暮雪”从门诊回来后以文字形式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访仅反映当下医疗救治情况的一角,更全的面貌还有赖读者继续补充。
 
观察者网:看您发来的视频,门口排队的队伍都很长,这些人基本都是缺发烧药的么?
 
暮雪:不是,就是专门过来看病的病人。部分病人家里有药,但没有效果,退热药没有作用,我们会重新指导病人用药,再加一干扰素水针,两天就能把高温完全退下来。也因此,很多病人慕名而来——其实其他地方好像没这么忙,主要因为我们门诊口碑比较好,病人信任度高,所以其他区的人也都跑我们这里来。
 
观察者网:社区门诊能做到高口碑,似乎很少见。
 
暮雪:应该是,社区门诊(卫生室)能做到我们这样,至少在我们市不多见。一部分病人从来就很信赖我们,提前问过我,所以自己根本不备药;一部分人虽然备了药,但一发热持续不下,还是害怕,直接来门诊了。
 
观察者网:你们门诊有多少医生?是否算过一天大概要看多少人?
 
暮雪:一开始是我和另一个大夫两人坐诊,后来实在看不过来,把另一个助理医师大夫叫上,给她配方,三人上阵。一天门诊量400到500人左右。
 
观察者网:一天看这么多人,得工作到几点?
 
暮雪:我们的病人对我们特别信赖,只认准我们,因此刚开始早上7点上班,一天工作14个小时。后来实在太累了,调整到9点上班。因为我去年做过手术,同事们担心我的身体,所以今天让我先走,她们基本上上到晚上9点半再抓紧关门、收拾配药。
 
观察者网:那你们诊所里的人现在身体还都好么?
 
暮雪:四天内三个同事中招,出现高热回家休息了三四天,就都回来带病坚持工作。可以说除了我,其他人都阳了一遍。门诊医护人员现在说话声音都是嘶哑的。
 
观察者网:您一天要接触这么多病患,是怎么做到避免感染的?
 
暮雪:在准备门诊接诊发热病人时,我就开始提前打干扰素,连续打三天,后期三天左右强化一针,强化免疫。也同步嘱咐给其他同事都开始打它,它有预防作用。不过她们刚打了一针,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就先后中招了。谁也没想到传播能力这么恐怖,闻所未闻。
 
另外,我们上岗都一级防护,工作时都戴面罩,空间天天紫外线消毒,每天上班前喷干扰素。下一步,准备让大家喝小中药预防。我担心出现二次感染。
 
以前接诊病人,我们会用压舌板看嗓子,但这次这个步骤省了。病人进门诊,光问诊,尽量减少直接接触,症状都差不多,高热没劲,嗓子疼。快速开处方,拿药。处理病人提速了。所有发热的病人,都不输液,减少室内感染的概率,持续高热最多打个小针。当然,老人和孩子,还得听诊。
 
观察者网:一天要看四五百人,需要的药又大部分相近,药够吗?
 
暮雪:不够,差点开光了药库,所以我们半夜到处找业务员备货。我们依赖各方提供消息,部分业务员找省总代理、去济南给我们拉货。我们卫生院院长也帮忙提供了线索。亏了大家帮忙,需要的药物这几天陆续来全了,短短几天进了二十来万的药品入库。
 
我看业务员也很难,也是用抢的,前几天特别为难。有一部分原因是有货入库,但药材公司的职工都阳了,送不出来。这两天好多了,陆续开工。
 
观察者网:按分诊治疗要求,很多病人先找你们问诊。所以厂家在发货时,对你们会有优待吗?
 
暮雪:我们消耗药品厉害,应该属于他们的重要客户,之前会返点优惠,也能晚点结款,但因为疫情都缺货,不但没啥优惠,还得直接结款。根据门诊量消耗,我们现在进货都是十件二十件(200或300)数量的针剂或成盒药品,后来有部分药就从厂家直接寄到门诊,救急。
 
这也很好了,没有药才是最难为大夫的。业务员现在只要抢到药,都先给我们送来,他们也被门诊外长长的候诊队伍惊住了。
 
观察者网:来您这看病的病人多,像其他不那么有名的社区诊所,现在会不会面临药荒?
 
暮雪:应该不至于,大家都是做这行很多年,他们应该都有自己的渠道解决。别的诊所也忙,冬季门诊量相较其他时候也得超一倍。当然,像我们这样超四五倍的接诊量,比较少见。不过我听说河北的一些诊所关门了,就是因为没药了。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猝不及防”。之前一直管制四类药,不让基层门诊接诊发热病人,因此很多门诊存货不多;后来放开又很急,一天一个政策。我直觉防疫放开后就诊人数会暴增,而一个普通的发热门诊绝对承载不了这些病例,所以提前有所准备,在做接诊准备时就开始备药。病毒现在的传播率太惊人了。
 
观察者网: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像当下常见的发热症状,门诊里都备了哪些药?现在市面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基本都断货了。
 
暮雪:单单退热药,我们就进了四种,水杨酸家族就有好多种。我不用布洛芬,退热效果最好的肯定不是布洛芬,比如双氯芬酸钠(钾)缓释片的治疗效果就比它好。这类药以前是治疗关节炎和痛风,属于止疼药。这次试着用它退热,也把我们吓了一跳,用一次或者两次,个别病人体温直接下到不到36℃。解表能力很强,出汗厉害。后来让病人一次吃半片,一般开两片就够。关键还是病因处理。
 
我们主要根据从前处理流感的经验,先备了大量中成药,启动了部分免煎中药,以便交叉预防和应用。准备的西药,首先是抗病毒的奥司他韦和阿比多尔口服药,准备了部分激素。针剂里,首先是传统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此外还有干扰素水针——高热不退打上两针后体温基本都能退下来。病人持续高热症状不能缓解,我们会考虑加一天的口服激素,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减少病毒的毒素反应,还准备了大量维生素C,抵御炎症风暴。基本和流感处理大同小异。也准备了抗生素和化痰止咳的药物,后期病人痰上来,并发症出来,就要调整用药。
 
我一般是干扰素和中成药联合应用,基本不用抗生素。合格的医生不愿拿退热药说事,退热药副作用很大,我一般不推荐。这次真正立了大功的是干扰素水针剂,它对流感病毒效果没这么明显,但对奥密克戎病毒疗效非常明显。中成药降不动,换成它,一到两针体温完全退下来,而且病情无反复。只要不发热,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也不会那么害怕。
 
观察者网:退热药的副作用一般有哪些?
 
暮雪:我从来就很少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既不消炎也不抗病毒,它的作用就像水开锅,往上继续添把水的作用,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抓紧撤火。抗病毒中成药或者小针起的就是撤火的作用。
 
退热药服用不当,除了对肝肾的损伤,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降低血液中的粒细胞,而粒细胞好比身体内的免疫士兵,这等于间接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孩子持续发热,三四天以上还不退热,很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
 
医生主要是针对病因处理,发热只是症状,病因处理好了,体温自然下来。这是我经常和患儿家长表达的观念。再说,适当发热本身就是机体调动免疫参与围堵病原体的过程,适当发热有利于增强吞噬系统的活性,正邪相争的过程,不能见热就退。发高热也间接说明了孩子免疫力强。
 
 
暮雪:小孩、老年人、青壮年各占1/3。
 
观察者网:您之前在风闻社区里分享谈道,这波感染基本没碰见重症患者。有没有可能,那些重症患者直接打120等等前往其他医院,而轻症患者选择来你们社区门诊拿药?
 
暮雪:很多病人出于对我们的信任,生病后第一选择就是我们门诊,都拒绝去医院。就像在帖子里分享的,在接近十天的时间,我们接诊大约四千多人次,确实还没发现一例重型,没转诊一例病人。
 
其中有的病人是全家都生病了,甚至有的一个人来开五六个人的处方——因为排队等候看病的时间太长了,久的能有3.5小时,所以他把全家的药都开了。遇到每个人,我都会问他的病史、家里有没有其他人感染、其他人有没有发烧、都有什么症状、精神状态怎样,等等。一些人居家隔离,也会打电话过来咨询,我们也都要问一遍,怕他们中间出现重症,给耽误了。
 
就我的感觉,青壮年的症状表现重一些,很多烧到39、40度甚至更高,孩子也有烧到这温度的,老年人烧这么高的情况不常见,基本是37度多、

所有跟帖: 

真像所描述的那样上呼吸道感染,炎症不往下走,发烧症状重,但病情轻 -21-C- 给 21-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2/2022 postreply 19:00:57

北京和河北毒株不一样,城头新闻说发现德尔塔病株,不知真假 -蕙田- 给 蕙田 发送悄悄话 蕙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2/2022 postreply 19:24: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