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八十年的轮回?-----记苏芬之战

来源: 农业砖家 2022-04-24 12:22: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0217 bytes)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往事总是不断的重演,比如最近普京就被斯大林“上身”了,俄乌战争,几乎就快要变成八十年前苏芬战争的重演。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纳闷了,俄乌战争明明是大毛子和二毛子之间撕逼,怎么能拿芬兰人来类比?他们和北极熊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芬兰和乌克兰一样,都曾经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苏芬战争爆发的起因和第一阶段的结果,和如今的俄乌冲突一模一样。
 
 
不信?那我就搬着手指头,给大家一项一项的对比一下。
 
芬兰最初是瑞典王国的东部领土,早在1809年时,瑞典被沙俄打败,被迫把这片土地割让给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芬兰人从此也就变成了俄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和更早加入俄罗斯的乌克兰人一样,都成了大家眼里的老毛子。
 



 

 

 

沙皇为了方便统治,对芬兰人和乌克兰人采取怀柔政策,允许他们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没有强行同化,这就为双方后来的分裂,埋下了诱因。
 
1917年的时候,列宁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在俄国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让俄罗斯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内战。
 
 
芬兰趁着红军和白匪军之间打的焦头烂额,无暇西顾之际,宣布了独立。
 
列宁觉得,既然木已成舟,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于是苏联在1917年12月31日,第一个承认了芬兰建国。
 
你看,这和今天乌克兰的建立过程,又是惊人的相同,都是趁着俄罗斯帝国崩溃之际,在民族分裂分子的主导之下,脱离了北极熊的掌控。
 
接下来,苏芬之间的关系,也和今天的俄乌关系,几乎一模一样,国内的亲俄派和独立派,为了国家应该向西还是向东,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兵戎相见。
 
芬兰在独立后不久,亲西方的政府军和亲苏联的赤卫队,就爆发了和2014年乌克兰类似的内战。
 
不过战争的结果略有不同,在西方支持下的芬兰政府,打败了苏联支持下的芬兰赤卫队,最后在1920年,双方签订了一个和《明斯克协议》类似的《塔尔图合约》,只不过吃亏的一方是苏联。
 
芬兰民族主义分子,为了彻底扫清苏联在芬兰的影响,发动“拉普阿运动”,也就是芬兰版的纳粹主义,煽动全国人民的仇俄情绪。
 
 
这也和2014年以后的乌克兰如出一辙,泽连斯基上台以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去俄化运动,限制俄语和俄国文化,成立了像亚速营这种极端的纳粹组织,决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俄罗斯一刀两断。
 
在和母国的关系上,两国都走上了完全相同的道路,为了确保独立的合理性,他们就必须高举反俄大旗。
 
芬兰的这个举动,让苏联自然就没法淡定了,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战争的阴影开始笼罩在欧洲上空,一个要命的问题,被摆在了苏维埃政府的面前,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苏联最大的工业城市列宁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距离苏芬边境只有32公里,这就让素有缓冲区狂魔之称的俄国人,顿时睡不着觉了。
 
 
斯大林认为,芬兰对苏联极为仇视,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肯定会加入反苏联盟,如果芬兰政府让反苏国家的军队部署在芬兰领土,那么半天之内,坦克就会冲到列宁格勒城下,这怎么能行?
 
你看,斯大林的这个逻辑和普京的想法是不是一模一样?只不过普京现在担心的,不是对方的坦克,而是在几分钟之内就会飞到莫斯科的导弹。
 
所以这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性,
真的是很难被改变的。
 
接下来双方想到的解决套路,也几乎是一个模子的翻版,那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战略纵深。
 
于是从1936年开始,苏联就开始对芬兰政府施压,先后抛出了几个方案,有领土交换的,有要求对方割让小岛的,有强租对方军事基地的,反正就是一个目的,要建立一片缓冲区,让危险离列宁格勒远远的。
 
但问题是,苏联的担心在芬兰人看来,简直是莫名其妙,根本就是一种被迫害妄想狂。
 
所以芬兰坚决拒绝了斯大林的各种“荒唐”的提议,重申了芬兰是一个主权国家,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但为了安抚苏联,芬兰还是再三表示,不会加入反俄同盟。
 
芬兰的这种表现,直接激怒了斯大林,再加上芬兰为了自保,开始有意识地向英法示好,又和纳粹德国加强了合作。
 
特别是在1939年6月30日,芬兰政府邀请德国陆军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来观看芬军的夏季大演习,这让斯大林确定,芬兰人已经拉不回来,已经铁了心要一条路走到黑了。
 
因此斯大林开始了武统的准备,命令苏军总参谋部,立刻着手准备一个,针对芬兰人“应该会发起的军事挑衅”之“反击”计划。
 
斯大林的这些想法和举动,是不是和普大帝又是一模一样?而芬兰的回应,和乌克兰在战前的表现,是不是也不谋而合?
 
1939年8月,德国入侵波兰,第2次世界大战正式开打。
 
Image
 
斯大林觉得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建立全方位的战略缓冲区,于是在9月和德国一起秘密瓜分了波兰,接下来又在10月底前,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是今天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还有那个一天到晚,和我们国家作对的立陶宛。
 
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对芬兰动手了。
 
苏联开始大规模地在边境集结兵力,搞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斯大林马上就要入侵芬兰了。
 
然后英法纷纷向芬兰发出警告,就像之前美国预言普京会入侵乌克兰一样。
 
但芬兰也和战前的乌克兰一样,一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架势,到处辟谣,然后开始和苏联谈判,来来回回一直谈到了11月13日。
 
由于苏联的条件太过苛刻,自然谈不出一个结果。
 
但是直到这时,芬兰政府还是不太相信苏联会动手,结果就在代表团回国,商讨下一步对策的时候,11月26日,苏联突然对全世界宣布,芬兰炮击了边境上的一个叫做曼尼拉的小村子,造成了苏军4名死亡,9人受伤。
 
然后莫斯科自然就“愤怒”了,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芬兰立刻道歉,并把军队全线后撤20~25公里。
 
芬兰人直接就懵了,因为这事真不是他们干的,根据现在解密的资料,这是由苏联元帅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亲自督导的“假旗行动”,就是为开战找借口。
 
芬兰人到处喊冤,找英法甚至还有德国来调解,请求进行国际调查,不过苏联人已经铁了心要打,自然也懒得再理他们。
 
1939年11月30日上午,在600门大炮的轰鸣声中,苏军出动了21个师,共45万人、火炮1,880门、战车2,385辆和飞机670架,铺天盖地的攻入了芬兰。
 
 
那么苏军几天能占领芬兰呢?
 
你千万别笑,因为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所有的欧美报纸,都在问这个问题,就像在今年2月底,俄军刚进入乌克兰时一模一样,西方政府都在呼吁泽连斯基快跑,免得被普京抓了俘虏,谁能相信乌克兰还能战斗到现在?!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这么看好苏联呢?
 
因为就在1939年的5月,也就是这场战争爆发前6个月,当时的亚洲“小超人”,号称军力世界前五强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中国东北和内蒙边境,同苏联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这就是著名的诺门坎战役。
 
这场战役在当年的8月31日才刚刚结束,朱可夫率领的苏联远东方面军,重创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打得对方满地找牙,让整个国际世界肃然起敬。
 
所以一个小小的芬兰,怎么可能挡得住红军的滚滚铁流?
 
这像不像这次开战之前的俄罗斯?
 
俄军在叙利亚的出色表现,让所有的人都相信,泽连斯基哪里经得起普大帝的重锤呀!
 
那么接下来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惨败!
 
就和这次俄乌冲突一模一样,打了一个月以后,俄军一个城市也没攻下来,截至1939年12月底,苏军已付出11,676人阵亡、5,965人失踪、35,800人因战斗受伤、1,164人内出血、493人烧伤、5,725人冻伤,共计69,986人伤亡的代价,至于坦克、飞机,大炮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这个数字是不是又和这次俄乌冲突第一阶段,俄军的伤亡数字惊人的相似?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情况呢?
 
轻敌!盲目到了极点的轻敌。
 
红军总参谋长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本来制定了一个非常严密的作战计划,严格按照军事理论来对付芬兰。
 
也就是像我在开战之初写过的一篇文章里讲的,打仗的首要目的,是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也就是先要解决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军主力,这才是明智的军事策略,可惜的是,俄军好像到现在才回到这个正确的路子上来。
 
沙波什尼科夫的这个计划也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做的,但这意味着需要非常多的兵力和非常长的时间,至少要几个月才能分得出胜负。
 
可是当他把计划呈报给斯大林以后,被斯大林劈头盖脸地就臭骂了一顿,那么斯大林为什么会有这个反应呢?
 
因为诺门坎战役的胜利,让斯大林信心爆棚,要知道苏联的远东军区,是苏联当时所有的军区里,战斗实力最弱的一支。
 
 
这支军队都能把当时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人,打得满头是包,现在要动用的,是俄罗斯装备最好,战力最强的列宁格勒军区,一个小小的芬兰,又何足挂齿?
 
斯大林在随后的军事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嘲笑了沙波什尼科夫的方案,转而命令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前来莫斯科商讨替代方案。
 
这像不像俄乌冲突之前,普京在电视上,公开调侃态度犹豫不决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梅列茨科夫不敢再说要打几个月,但他心里知道这仗不好打,于是就私下找当时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要求延长期限,同时授权他能调动红军的全部资源。
 
伏罗希洛夫是个马屁精,虽然他知道梅列茨科夫说的是对的,可是在国防会议上,一看斯大林的意思是要速战速决,马上就见风使舵,声称以红军的实力,六天就可以打到赫尔辛基。
 
由于此时距大清洗不久,苏共内部的政治气氛极不正常,所有的官员为了保命,没人敢说出真相,因此为了讨斯大林的欢心,其他的军事将领和情报机构,一个比一个做出了更加乐观的预测。
 
国防委员库利科元帅说,苏军只需要准备几天的粮食弹药就够了,因为根本就不会有激烈的抵抗,随时可以出发。
 
情报头子贝利亚则声称,只要俄军一进入芬兰,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就会揭竿而起,在芬兰全境爆发起义。
 
甚至他还建议,要提前修建大量的集中营,免得抓了太多的俘虏没有地方关。
 
在一片的吹捧声中,斯大林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认为芬兰人在二十年前,都还是俄罗斯人,自然绝大多数人都有统一的愿望,他们肯定会欢迎苏军的进入的,所以整个军事行动,要本着政治优先的前提,注意收买民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破坏,展现苏军仁义之师的风范。
 
然后他要梅列茨科夫表态,问他什么时候能开始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梅列茨科夫哪敢说真话,于是就说,最多只需要两个星期。
 
就在这样欺上瞒下的氛围中,第一梯队的九支大军,只有四支真正做了一点准备,剩下的都把这次进攻,当成了一次武装游行,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Image
 
因此苏军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根本就没有组织好,幻想中的老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根本就没有出现,迎接他们的,只有芬兰人无情的炮火。
 
这一下就乱套了,仗才打了没几天,有的炮兵部队就没了弹药,大炮成了摆设,坦克部队因为没有和后勤部门对接好,经常抛锚在了半路上,无法及时赶到战场。
 
而步兵的状态更惨,由于没带够食品,他们几天后就开始挨饿,再加上没有为冬季作战做好准备,在茫茫的白雪中,他们还穿着绿色的军服,成为了狙击手理想的目标。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防寒帐篷,又导致了大量的冻伤减员,让士气更加的低落,而指挥员们也没有做好预案,一遇到芬兰人的抵抗就手忙脚乱,完全发挥不出火力和兵力优势,反而遭到了熟悉地形,准备充分,战斗意志力坚强的芬兰军人的痛击。
 
所以打了一个月以后,苏军损失惨重,要不是芬兰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否则苏军很可能全线崩溃。
 
你发现了没有,这和这次俄乌战争其实也很像,开战的第一天,俄军竟然只派了一个伞兵加强连,就要去抢占上百公里外的基辅机场,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也太托大了一点吧?
 
Image
 
接下来几天,有很多外媒报道,俄军的坦克部队,因为缺乏油料,走在半路上就抛锚了,成了乌军的活靶子,许多部队因为没有弹药,就把自己的技术装备抛弃了,还有大量的后勤车队,因为没有任何防范,结果成建制的被乌军消灭。
 
虽然这些消息真真假假,但我很怀疑,普京是不是在战前,也犯了和斯大林当年一样的错误,因为在集权体制下,很容易搞出这些妖蛾子。
 
不过强人政治有缺点也有优点,那就是效率高,反应迅速,调整得快。
 
斯大林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有点盲目乐观,一通瞎指挥,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明白人,当战场上接二连三失利的消息,传回莫斯科之后,他知道自己错了。
 
然后他马上就召回了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虚心向他道歉,重新听取了他的意见,然后按照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暂停进攻,重新编组军队,组织好后勤,严格按照军事原则,组织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
 
而且他还接受了沙波什尼科夫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换一个有丰富战争经验,真正懂军事的主将,而不是那种只懂得吹嘘溜马的政治油条。
 
那么换谁好呢?
 
斯大林经过认真的考虑,选择了毛遂自荐的基辅军区司令铁木辛哥,也就是在后来的二战中,功勋仅次于朱可夫的苏联英雄。
 
Image
 
顺便说一下,今天的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区,当时属于波兰的领土,就是这位铁木辛哥元帅,在1939年1月攻下并划入苏联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西乌克兰人,对俄罗斯非常敌视的原因。
 
你看到没有,这又和当前的俄乌冲突非常类似,前两天普京也换将了,换上了被西方媒体称作“叙利亚屠夫”的名将,俄罗斯南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德沃尔尼科夫,担任俄军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总指挥,俄军也暂停了进攻,此后不久,全部集中到了乌东地区,终于好像要按军事原则打仗了。
 
Image
 
铁木辛哥一接手总指挥的职务,就和斯大林明确约定,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先别老想着战后重建的成本,生怕把对方的坛坛罐罐给砸破了,一定要允许他放开手脚,先打赢了再说。
 
斯大林这时也终于搞明白了,芬兰人根本就不想再当俄国人,所以一路绿灯。
 
随后苏联成立了西北方面军,统一指挥对芬兰战役,铁木辛哥元帅令人详细地侦查了芬兰军队的曼纳海姆防线,制作了非常精细的沙盘模型,然后组织军官,认真地研究每一段的突击方案,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敲定了所有的作战细节,组织好了全军的后勤供应。
 
随后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苏军出动了4000多架次的飞机,对芬兰军队进行了狂轰滥炸,2月11日,苏军开始了总攻前的火力准备。
 
这一次苏军终于打出了气势,在头24个小时里,超过3350门火炮,发射了30万发炮弹,紧接着46万大军,以3000辆坦克为先导,在1300架飞机的掩护下,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于2月15日,全线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
 
这一仗让芬兰军队损失惨重,元气大损,从此只能节节败退,全靠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游击战术,艰难地阻击着苏军的推进。
 
由于芬兰军队,此时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芬兰政府被迫立刻派人,通过瑞典政府和苏联谈判。
 
苏联的意图,本来是想占领芬兰全境,不过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英法已经打算派出远征军,由于他们可能要途经瑞典,威胁到德国的铁矿石供应,因此纳粹德国也可能会介入,再打下去变数实在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只能到此为止,3月12日,苏芬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订和约,于列宁格勒正午时间、赫尔辛基早上11点停火。
 
双方随后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斯大林虽然没有能吞并芬兰,但还是部分达到了开战的目的,强迫芬兰割让了卡累利阿地峡,还有拉多加湖以北的大片土地给苏联,外加萨拉、雷巴奇半岛、还有芬兰湾的4座岛屿,此外,芬兰还要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30年。
 
苏芬战役对苏联和芬兰的影响,都非常巨大,让双方彻底成为了两个民族,再也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可能。
 
芬兰在战争中,一共失去了战前11%的领土、30%的经济资产、12%的人口,其中有45万名卡累利阿的居民,由于不愿生活于斯大林的统治之下,从此背井离乡,战后芬兰经济,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老百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芬兰人从此对俄罗斯人恨之入骨,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毫不犹豫地和纳粹德国结盟,一起入侵了苏联,二战结束前再次被苏联痛殴,最后在美英的压力之下,才勉强没有被吞并,但被迫变成了永久中立国。
 
而这场战争对苏联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虽然最后总算达到了战略目的,但损失也是惊人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其苏芬战争中的伤亡数据,苏军共71,214人阵亡、失踪39,369人、因伤与生病而住院死亡者16,292人、受伤188,671人、冻伤17,867人、患病58,370人,苏军总伤亡为375,491人,另有5,600人被芬军俘虏。坦克与装甲车损失约1,600辆。
 
除此之外,还有21辆装甲车、42辆两栖战车、34辆T-26战车、2辆T-28战车、6辆火焰喷射战车、62辆克西摩雷式装甲火炮牵引车、12架战斗机、10架轰炸机、138门各式火炮、100门反战车炮、78门迫击炮、3,877挺轻机枪、910门重机枪、4,482把手枪被芬兰军缴获。
 
所以我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打仗,经常是杀敌八百,自损三千,他们的胜利几乎全都是用尸体堆起来的,不过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因为下得了血本,所以他们还总是能打赢。
 
这场战争最大的后果,就是让希特勒再也看不起斯大林,觉得苏联人外强中干,内在里不堪一击,因此成为后来纳粹德国敢于入侵苏联,埋下了伏笔。
 
不过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挽救了苏联,让他们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彻底击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因为在此之前,苏联曾经为军队建设的方向,发生了一场大辩论。
 
最初是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派占了上风,他们主张未来的战争,必须要以机械化部队为主,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进行大纵深作战,一度被斯大林所采纳,为苏军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不过苏共很快发生了内斗,斯大林搞起了大清洗,而图哈切夫斯基在政治斗争中被打倒,因此连带着,他的军事路线也变成了斗争目标。
 
Image
 
随后在干涉西班牙内战中,苏军又错误地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把坦克分散到步兵连队里,用坦克来掩护步兵作战更为有效,走到了英法的路子上去,开了历史的倒车。
 
接下来的诺门坎战役,朱可夫凭借坦克和机械化军队取胜的经验,本来可以让苏军重回正轨,但贝利亚在向斯大林汇报这次战役的情报时,为了讨斯大林的欢心,把这场战役说成了是大清洗的成功,是政治委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斯大林信以为真,从此苏军搞起了双头马车,结果导致基层指挥效率低下。
 
这一系列的错误,最终导致苏军在苏芬战役中,指挥混乱,战术素质低下,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而正是由于苏芬战争前期的失败,让斯大林及时发现了这些失误,所以苏军随后作出了重大的调整,这才让他们部分恢复了战斗力,最终能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
 
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打苏芬战争,苏军可能在错误的路线上越走越远,最后很可能就会亡国。
 
所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话也许是有点道理的。
 
说到这里,你发现了没有,历史又再次惊人的巧合,这次俄乌战争的前半段,和苏芬战争的前半段完美的吻合,至于接下来,俄军能不能像上次一样反败为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所有跟帖: 

文章中有一段画龙点睛之处。。。。 -农业砖家- 给 农业砖家 发送悄悄话 农业砖家 的博客首页 (1956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2:31:02

二战后,苏芬谈判。芬兰代表准备拼死一谈,不过斯大林一笑了之,放了芬兰一码。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2:41:40

果然是惊人相似, -板爷- 给 板爷 发送悄悄话 板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2:36:59

苏联大军进攻芬兰之时,芬兰军队要小的多。但在冬季大雪下,苏联军队准备不足,最后冻死都不少。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2:43:16

不同之处是那时没有反坦克导弹, 没有弹簧刀, 没有美国支持... -think_3- 给 think_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3:05:20

列强之间转瞬握手言欢 -农业砖家- 给 农业砖家 发送悄悄话 农业砖家 的博客首页 (177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4:00:44

拜登还有二年半, 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慢慢地熬着吧。 -think_3- 给 think_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4:46:18

穷兵黩武的结果就是苏联的解体 -越王剑- 给 越王剑 发送悄悄话 越王剑 的博客首页 (383 bytes) () 04/24/2022 postreply 13:20: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