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

来源: chinagate.net 2020-01-24 19:44: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0352 bytes)

专访丨《急诊科医生》编剧娟子:披着白大褂谈恋爱的剧太多,要严肃起来

从拿到点点的原创剧本《人命关天》到编剧娟子创作完成可以拍摄的剧本《急诊科医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

3个月,43集的电视剧,又是医疗题材,“想想那3个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娟子点了一支烟,吞吐间仿佛又回想起了那没日没夜、摸爬滚打的3个月。

“所有人都在等我,没有剧本就拍不了,演员定了、档期定了,没办法,就是写。”

2

《急诊科医生》上线8天,累计播放量13.3亿,微博话题#急诊科医生#阅读量1.8亿,平均收视率破1%,虽然截止目前豆瓣评分仅为5.8,但却引起了观众极大的讨论热情,“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民工粉碎性骨折是否截肢”“急诊是否应该在没有押金、家属的情况下接收病人”这些现实的问题就像刀子一样,处处戳中痛点。

介于《人间世》与《夜班医生》之间

“医疗剧绝不能是一部穿着白大褂谈恋爱的剧,更不能只讲医疗。”这是娟子对于这部剧的第一认知。

在做剧本之前,娟子把《人间世》又看了一遍,还推荐给了郑晓龙导演,这部纪录片非常震撼,“让我再次认识到了生命之重。”和纪录片不同,《急诊科医生》需要有更多的“人情味”。除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描写,还需要有人物之间的情感勾连。

不同于《心术》《外科风云》这类以故事为主线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发生的故事和事件都是短频快的,每一个病人都非常着急,每一位医生都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病情,所以也注定了《急诊科医生》不能以故事为主线,单纯的用叙事模式表达。

“所以,《急诊科医生》是介于纪录片和传统的医疗剧之间的。”

前两集90分钟里,共发生了6个病例,糖尿病、孕妇肠穿孔、民工粉碎性骨折等都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这部剧中所有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娟子说,作者点点毕业于医学院,从医多年,原创剧本《人命关天》就是她这么多年来从医的经验积累,每一个案例都非常真实,且有冲击力。

3

“我做的更多的工作是筛选”,娟子在拿到剧本后,把自己认识的所有医生拉了一个微信群,让真正在一线的医生逐一筛选病例,把那些已经解决的、没有争议和讨论点的病例剔除之后再补充新的病例进来。

“每完成一集剧本,我就会往群里放一集,让医生们再看看,有没有错误和其他问题。”娟子说,“他们看得非常细致,包括剧本中病人的血压数据、医生在手术台上的交流等细节问题,他们都会一一审阅。”有这么多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们把关,《急诊科医生》的专业度可想而知。

除了剧本还原,在拍摄过程中很多略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也被还原了,手术、车祸、重度烧伤的皮肤等都在剧中有所体现,据娟子透露,“现在呈现出来的画面是经过处理的,拍的时候要更真实一些。”

除了兼顾专业性,电视剧所要求的娱乐性也在剧中体现,青年医生之间的情感表达,江晓琪和何建一之间从相互嫌弃到最终理解的情感变化都符合观众们的看剧需求。

毕竟故事的载体依旧是电视剧,毫无故事性显然不符合观众的收看习惯。

“海洋”很多,“江晓琪”没有

在《急诊科医生》中,每一个科室都有梯队概念,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这是一个完整的梯队,在一般的医疗剧中,早晨查房的时候,都是主任医师带着自己的一个梯队,每一个病人到了医院被接收之后,这一个梯队的医生都会对病人了解并负责。

为了剧情需要,急诊科设置了三个梯队,何建一、江晓琪、刘慧敏分别带领各自梯队的医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4

江晓琪从美国留学归来,急诊学专业出身,相比国内没有专业急诊学的情况,她更想去改变医院现在的状况;何建一从外科调过来,所以在急诊他可以做手术,并且是在急诊工作多年,略有些“经验主义”;刘慧敏则是相对保守且有“山头主义”的人,为人敏感。

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下,矛盾就产生了,何建一认为只要来医院的都是我的病人,他凭借自己的经验行事果断,刘慧敏觉得何建一的做法不合常理,江晓琪则觉得他们非常落后,再加之行政主任的争夺,三人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

和三位副主任医师不同,住院医师海洋的人物设定显然没有“一路开挂”,也更贴近现实,“通过我的观察,可能大部分医生都能在海洋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娟子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海洋。

5

作为全剧的颜值担当,海洋已经吸引了一票迷妹,从人设角度来讲,他热爱急诊科、也喜欢手术,为人积极上进,但是他并不完美,曾经抄袭过论文、也有一些唯唯诺诺,医术并不太高明,更称不上出类拔萃。这也许是大部分刚进医院的医生的常态。他有自己的欲望,曾经被其他医院看中想要挖走,也曾经差点儿被开除,“人物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成长是我最喜欢的,海洋的成长也反映了大部分医生的成长过程。”娟子说。

从人物走向上来讲,海洋的成长是阶梯式的。而江晓琪的成长得益于何建一,她在不断学习和融入国内的环境,并在学习何建一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何建一的成长也得益于江晓琪。

相比海洋的真实,何建一、江晓琪、刘慧敏三个人则略带脸谱化。“江晓琪的角色其实是不存在的。”娟子毫不避讳的说。学历高、有爱情、家庭条件好、一步步发现养母的计划等多种内容的加持下让江晓琪这个人物脱离现实。

“从目前的医疗发展情况来看,美国依旧领衔,所以,江晓琪一定要从美国海归,才能形成与何建一、刘慧敏等医生的身份差异对比。”江晓琪的人物作用更多的是在带回一些美国的先进思想,安全医生的概念在国内还没有普及,但是在剧中有所体现也是这个道理。

江晓琪存在的意义在于“带进话题性”而不是真实。她捐款、救助没有钱和家属的病人,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当她阔气的拿出5万捐款,而其他医生或是没钱、或是吞吞吐吐的拿出几百块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在拔高医生的形象,也在刺激着现实生活中的医生往这个方向进步和发展。

并非神化医生,而是对生命的探讨

编剧娟子的书房在她家的最顶层,将近2米长的办公桌配着靠背足有半人高的的电脑椅,显示器也被垫高一些,书房面积不大,除了一面落地窗,另外三面墙都被书架包围了,甚至包括房门上面仅有的空间也被全部占用。

在书房的另一边放着一张单人床,“在创作《急诊科医生》的三个月里,我不论写到多晚,都会第二天7点准时起床。”从这张小床上起来,三步之内就坐在了电脑前。又开始了一天的创作。

在接这部剧之前,娟子曾想创作一部关于精神病、抑郁症题材的作品,也经历了一些实践,而面对《人命关天》中那么多真实病例时,她还是有些慌张,“之前的作品在策划,但《急诊科医生》是我第一部医疗剧作品,和之前做《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敢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要严肃起来。”

格式工厂1《急诊科医生》 编剧 娟子

《无限生机》《心术》《产科医生》《外科风云》等作品或多或少影响了观众的生活,《心术》播出时,医患关系最为紧张,《外科风云》让观众知道了利多卡因、闭式引流,而《急诊科医生》的播出则有“双面”效果,一方面让病人知道医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让医生更加了解病人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来看病的人都是“生命”,而非“病例”。每一位医生在治病救人的时候就是“神”,而在生活中也再普通不过。“我希望观众在看完这部剧之后能懂得去互相换位思考。从而医患关系能得到缓解。”

“那三个月中,剧本中对于生命的讨论对我触动很大。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命关天。”娟子开玩笑说,写完剧本,我可能都是半个医生了,不同于以往,《急诊科医生》是严肃的,“之前有太多的医疗剧是在医生的职业下谈恋爱,整体故事换一个行业依旧行得通,这就失去了医疗剧的本意。”

而《急诊科医生》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对于“生死”的感悟和探讨,“要不要让老人在机器的扶持下痛苦的多活几天?要不要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让他们选择?”这些都是对于生死的审视,而在这个过程中的选择没有对错。

另一方面,和以往的好人、坏人的区分不同,《急诊科医生》里的故事,更多的还原了医生之间的问题,而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好与坏可以概括的。

不能神化医生,更不能妖魔化病人,医疗剧的审查制度向来严格,在此基础上,《急诊科医生》也面临很多负面评价,但无可否认的是,这部剧诚意可鉴,至今没有任何医学错误和硬伤,但如何在专业和可看度之间找到更完美的道路依旧还需要不断探索。

“《急诊科医生》给了我更多可能。”娟子说,“在此之前,我觉得我可能只能做家庭、婚姻、爱情剧。”作为医疗行业剧,《急诊科医生》也正尝试着再往前跨一步,剧中对各个术语的字幕简介,片尾的急救小常识,这些细节的处理无疑体现着一部医疗剧该有的社会责任感。虽然尚有不完美的地方存在,但已然能看到严肃的态度。

来源:http://news.guduomedia.com/?p=2367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