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得259

来源: 北平 2018-09-17 06:01: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90 bytes)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颜渊问仁。答:“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答:“爱人。”

子贡问仁。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张问仁。答:“恭、宽、信、敏、惠。”

都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后儒的解释是因材施教。对司马牛来说,这种解法说得通。总的看,则似是而非。一问,多答,其实说明,对“仁”的本质具体是什么,孔子心里也很不是很清楚,于是把心里所希望的所有好人品格全都说了。后儒知道“人无完人”,故不说“完人”而用“全德”代之。

宋儒对“全德”阐释了一大堆,从修己,到平天下,看起来连贯而通,实际是白日做梦。根本问题在于,入世哲学与出示哲学不同,出世哲学——上天堂,或成佛,都不用(因为是另一个世界)也没法实证;入世哲学则没有这个便利,必须拿出具体证据来证明理论成立。儒人不得不变更历史事实,说孔子是无冕之王,即“素王”。这种变通事实以证理论的做法,当然是不科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