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红》的中国“处女膜”文化

来源: 杜潜 2018-08-04 06:50: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20 bytes)

《女儿红》的中国“处女膜”文化

结婚“验红”,在旧时汉族婚俗中,相当的重要,且流行全国许多地区。古人出于贞操崇拜的心理,要求女子在婚前保持童贞,肉体不受男性侵犯,于是在成婚之夜检验是否有婚前性行为,或曾被性侵失“贞”。结婚初次体验性乐所使用之巾,称为“喜帕”(也有称“白帕”“白绢”),旨在验处女红。如发现新娘非处女,即沮丧至偃鼓息乐,有身份人家于次日将新娘交媒人遣返视为断婚。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其《右台仙馆笔记》写到:“南隶永平府某县,其地闺范极严。凡女子初嫁,母家必使侦探。成婚之次日,夫家鼓乐喧阗,贺客杂沓,则大喜。若是日阒然,则女家为之丧气,女之留否,惟夫家为政,不敢与争矣。积习相传如此,虽其意甚善,然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摘录某学者一段文:“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陶宗仪是元末明初大史学,他的《辍耕录》讲述其时某士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该士如梦令(词格式)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那文词之调侃讽刺实令人颜面扫尽!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大众观念。古代的文人甚兴奋且浪漫地尽才华展示在到对女儿红着迷又陶醉的诗词歌赋上。王实甫《西厢记》,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在幽会之后,重点提到香巾,特作《后庭花》词一首:“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邯郸梦》,其中有对白可谓文采艳溢:“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古籍《杂事秘辛》中有记载东汉桓帝的生活琐事,其中有幸宠某女子的详细文字,那真是文采美丽的小说描写,特别是涉及对女性玉体性征:“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这段文中的一个用词“火齐”,那“火齐”是指薄层堆叠类云母片。银底色的云母片含丹红色,灿艳丽闪薄如蝉翼,用此来形容处女膜,实在要佩服古人妙笔生花的形容和奇妙难喻的想象,让现代作家们目瞪口呆起码我就汗颜呵!

从上述几段对处女红赞美的言词中,可见古人对处女膜的崇拜欣赏已至登峰造极。古人也认为,保留着处女膜是因为守礼谨严。也就是说,这些崇拜和赞美都表征于女性的守礼谨严之上,也等于说女性的价值必须依附在男权的道德要求里。试想,桓帝在欣赏躺在他龙榻上那少女的玉体时,若未见到“火齐”,一定龙颜爆烈:“此乃非守礼妇也!将呈献者推出斩以示众!”在古人看来,属于你的女子再美,然未见红随之暗然失色!
这就是源远流长的“处女红”的文化。

地球带着人类来到了九十年代但并不停转,“处女红”文化在中国继往开来:在山西农村,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广东和广西,新郞哥则以回赠亲家“红烧猪肉”验证新嫁娘“见红”。

是什么触动我写《女儿红》

1991年,某日,我在当年的《法制》杂志看到则案例报导——

某农村一个青年复员军人,结婚后发现妻子不见红,内心非常痛苦,他妻子也很心虚不安。复员军人因为娶了个不见红的女人,感觉是奇耻大辱,在村中抬不起头难以做人。他关起门来捆绑妻子塞住嘴巴痛打,但就是无法从妻子嘴中问出为何“不见红”。后来他改变方式,对妻子道歉表示自己太粗暴,继而伪装出对妻子的体贴关爱,终于感动妻子讲述了自己曾被三个村干部强奸的凄惨经历。复员军人开始谋划如何杀掉这三个村干部。那三个村干部自知罪孽,一直害怕复员军人对他们做出报复举动。复员军人逐个和村干部接触,说我老婆讲了你的事,但都过去了,你只要向我认个错,就算啦!我会摆个酒席,到时你来喝三杯酒叩个头就当赔罪。那三个村干部按约来到他家,三人一见才知都是罪人:凭权力强奸同一个妇女,但想到既然前来喝叩头赔罪酒,深信复员军人的承诺是真实的,也就不起戒心。酒席中复员军人说:你们曾经强奸了我老婆,虽然是之前的事,但我娶了她后我的心就总在堵,你们得让我出这口气。三个村干部战战兢兢问要怎么出气你才不堵了?复员军人拿来寸把宽的长竹片,说每人让我用力抽打三下屁股。那三个村干部一听松了口气:不就是打三下屁股吗?于是同意。复员军人说你们互相绑了之后我再打。村干部疑惑为什么要绑了我们?复员军人说我会用力打,你们的屁股痛了就自然会躲闪,那我就打得不爽我的心里自然不爽,绑起来你们闪不了我就爽啦!村干部一听也不再疑心:绑了就让他打吧再痛也就是三板,好了结他心中的不爽,难道他还敢打死我们三人?于是甲绑乙再绑丙,复员军人绑了甲。三人被绑了后,复员军人拿绵团塞了他们的嘴,他扔了竹片,取出一把锋利闪寒光的斧头,恶目怒睁凶相毕现,这才吓得村干部即时飙尿浑身打颤不止。复员军人咬着牙根恶狠狠说:我娶的老婆,你们曾强奸了她,你们让我结婚不见红,你们让我娶了个被你们强奸过的女人,我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怎么活下去!你们是罪有应得!说完手起斧落杀了三个村干部,之后静静的在血泊旁坐下喝酒,等警察上门。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震撼:“不见红”竟然可以令一个男人“这辈子无法抬头做人”,那愤懑那暴燥那怨责那失落那凄楚那心虚那羞愧那自卑……堆积着象大山沉沉实实压在心头无法挪移,终于那“男人”的雄悍气度崩溃坍塌了然后做出极端行为……这个生活中的故事直扎在我心中……之后,便是九十年代起大家所知道的社会上“寻处”现象的泛滥猖獗,有钱的当官的有名气的等等等等都以玩弄“处女”为乐为自豪,许多许多的青年女子结婚前都向丈夫保证自己是处女,若曾有过性行为之就担心丈夫对“膜”的分外重视。更就有医院开发“处女膜再殖”专科,工厂专门配合生产处女膜,广告词竟然如诗一般:“幸福的膜染红你的幸福人生!”综合以上,是我写小说《女儿红》的创作冲动。我开始寻找“见红”的文化渊源,然后将小说的故事背景移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意为那愚昧的崇尚男权贬低女性价值的“处女膜”文化,从远古一直铺卷至现代竟如此生生不息!直至今日今时,中国的许多许多的男青年们,依然视获得“见红”为人生满足之指数!如未曾得“见红”者,心中自有不快阴影长年压抑,难过呵漫长的这辈子!

《女儿红》见于文学城,有人发评论:1,故事恶心;2,那是一个愚昧的时代。

前者但愿不会因为是涉“红”而心里不快:因未得“红”或未献“红”被击中内心痛处……恕我是错的!

后者则尚未了解“处女膜”文化其实几乎是深入每个中国男人的骨髓,且正在思想封闭的社会体制内一代代的往下遗传!

老实说,我并不高尚,当然也不例外曾经被遗传——青年时期就婚娶对象,我坚定的认为,娶个“处女”对我非常非常重要!上帝,原谅我的过往吧……写下小说《女儿红》,亦算自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