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得150

来源: 北平 2018-05-31 06:06: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54 bytes)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朱熹的解释一直被当作正解:“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据于德,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依于仁,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游于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馀,而心亦无所放矣。”

这种高大上的解释,在钱穆写的历史里,劳思光写的哲学史里,犹是主导思想。

“道”与日常之“当”直接画等号,一下将“道”降到了“义”的层面。“义”,宜也。儒家讲“道”,大到天理,小到“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全都是它,漫无边际,于是“志于道”其实不知志于何处。举例说之,爱因斯坦志于科学,而拒绝去以色列当总统。他志于什么,很明确。而儒家的“道”涵盖面大而模糊,学者往往上来就立“大志”,各个想出将入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体怎么做?还是仁义道德那一套大而空泛之谈,在儒人眼里,爱因斯坦所志,不过是“艺”。

儒家思想误人之处就在这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