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整个边区森林面积约为四万平方里,即一万平方公里,见内

来源: 杨别青 2018-02-28 19:55: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8053 bytes)
回答: (069) 历史研究和我的观点(2/2)30亩地2018-02-28 07:58:25
延安时期的伐木烧炭 与大生产相伴随的生存手段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07日 08:00
朱鸿召
    延安时期(1937-1947),与开荒种地、大生产运动相伴随的伐木烧炭,是革命队伍的生存手段之一。伐木烧炭的过程极其艰辛劳苦,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当时的革命队伍里,有远识的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些负面的因素,并组织专项调查,一度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第一次伐木烧炭

    一九三七年初,中共中央随工农红军总部进驻延安,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大量知识青年奔向延安。原来只有三千人左右的边塞小城,到一九三八年底,就猛增到近三万人口。此间,虽然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按月接受国民政府支付的军费,但遽然增加的人口,以及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以后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飞机连续轰炸延安城,导致古城毁坏,中共党政机关被迫搬迁到城外新开的窑洞里。这样,开挖窑洞,安装门窗,制作家具,生火做饭,都需要大量木材。从南门外杂货市场购买,已经不能缓解燃眉之急,那么,发动干部战士、师生员工亲自上山砍树,肩扛手拖,搬运回来作木料,也作柴火,就成了势所必然。

    当时在延安四野,尤其是延安以南、以西、以东地区,分布着相当广大茂盛的森林植被。几年时间植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是一九四0年春夏之际就发生了“六七十年来的第二次大水”。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今年,边区之所以发生水灾,重要的一条,就是由于边区的森林遭到了破坏”。(乐天宇等《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见《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这样,就有了一个对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森林资源和植被现状的科学考察报告,并由此而形成对于伐木烧炭的另一种意见。

    这个由乐天宇主持、由中央财政经济部提供经费,从边区政府建设厅、延安自然科学院等单位抽调六人组成的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对整个边区的森林分布、植被状况、水土流失等进行相当全面周到的考察,并提出水土保持和森林养护建议。

    考察的结果,情况很不乐观。整个边区森林面积约为四万平方里,即一万平方公里,并且分布得极其不均匀。“因为近年人口的增加,正在进行着扫荡的砍伐呢!主要的便不是砍伐数量的大,而是砍伐得不平均———集中于一点,尤其是各河流上游的松柏林,因为材料较佳,砍伐的特别残酷(不留种树)。”所以,考察报告最后警告,如果对目前仅有的这四万平方里森林资源不加以专门的管理和保护,“仍任其像近年来的任意砍伐滥伐、焚烧等,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整个边区将不免陷于极端气候的恶化和闹水荒的境遇”在此基础上,一九四0年四月二十四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办法》和《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这是一份相当严格的森林保护条例。但这些措施仅仅维持了约两年时间。

    第二次伐木烧炭

    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备团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一个烧炭队,进入安塞山区的石峡峪突击烧炭。担任毛泽东警卫员的张思德不幸在挖窑烧炭过程中,被塌陷的炭窑掩埋牺牲,引起毛泽东对于一个普通战士生命的高度重视。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讲。九月二十一日延安《解放日报》以《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亲致哀悼》为题,报道追悼会情况,并转载经毛泽东审阅过的讲话内容。随后,这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被各根据地的报纸先后转载,广为传颂。陕北冬季漫长,寒冷难耐,当时窑洞取暖只有靠木炭。生活供给制下革命队伍里的公家人,每年从十月到次年三月,共计约半年时间里,都要在窑洞里用木炭生火取暖。木炭,如同小米、衣被、卫生纸一样,都按一定的等级标准,统一供给。

    大生产运动中,木炭由最初的全部供给,逐步改为半供给,直至由各机关单位全部自给。所谓“半自给”或“自给”,就是由各机关单位自行组织人力进山,挖窑,伐木,烧炭,大体上依照一个供给标准,但普遍都要超标准,这样就可以多分配些木炭,冬季的窑洞里更温暖些。

    由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行政学院等院校合并而成的延安大学,迄至一九四四年五月,在校师生员工和家属总计人数二千一百二十四人,教职员工及家属每三人一房(窑),合计大约五百三十五间房屋(窑洞),一年需要用炭四点八万斤。但是,据当年鲁艺学员、曾经直接参加延安大学烧炭队的林冬先生介绍,该校一九四四年“大概需要十一万斤左右的炭”(林冬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记录)。这个数字除去学校知识分子用炭标准高于普通工人的部分外,还有多余部分应当就是额外分配的数量了。而当时各单位各部门大多采用这种操作方式,进山前也都办理相应的树木砍伐报告审批手续,进山后则尽量多砍伐多烧炭,超额完成任务指标,既受领导赏识,又得群众欢心,甚至还有一定的个人回报。伐木烧炭,远离延安街市,深入沟壑山林,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生活近乎筚路蓝缕。对于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来说,从来没有过此番经验,确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人生的挑战。
来源:文摘周报

所有跟帖: 

张思德在烧炭过程中被塌陷的炭窑掩埋牺牲。常理,为鸦片毛主席不会亲致哀悼,另外炼鸦片不需窑,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8/2018 postreply 19:58: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