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光绪的坚持下,和日本在朝鲜打了个大败仗,导致日本人直接挥师中国的东北。

来源: 方家胡同 2018-12-29 06:19: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1955 bytes)

对军事一窍不通,却急于指挥
 
  24岁的光绪其实对军事一窍不通。战争形势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战争开始,清军与日军第一次交锋于朝鲜成欢驿,即遭失败,退守平壤。此时光绪尚不以此小挫为然,正式声明对日宣战,命对日“迎头痛击”。及至9月平壤之战,李鸿章嫡系精兵又一次全面溃败,放弃平壤北逃,此后不到半个月,清军全部被赶过鸭绿江,日本占领全朝鲜。
 
  光绪大为震怒,认为这无疑是李鸿章临场指挥不力的结果--这个老滑头显然缺乏战争的决心和勇气,所以他的部下才这样缺乏血性和忠勇。他以李鸿章未能迅赴戎机、日久无功为罪名,拟拔去李的三眼花翎,严加议处,希望他“激发天良”,痛改前非,用心指挥。
 
  然而谕旨还没有发到李鸿章处,1894年10月,日本人即突破由三万中国重兵把守的鸭绿江,排闼直入,兵锋直指沈阳。把守鸭绿江的是著名勇将宋庆,他的军队也是中国装备最好、最精锐的部分,中国军人的表现堪称勇敢顽强,然而在日军强大火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直到这时,光绪才不再埋怨清军不“敢于胜利”了。他这时才发现,原来日本的军事实力和中国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现在,这场战争已不是灭不灭日本的问题,而是中国会不会被灭的问题了。
 
  光绪如同站在瞬间决口的大堤旁的指挥者,第一反应就是命令无论如何马上堵住缺口。圣旨雪片一样从京师飞来,每一道都口气急迫。光绪要求将军们迅速把日本人截住,不得让他们前进一步。
 
  光绪不知道,他这样指挥,正是犯了军法的大忌。日军侵入中国境内的那一刻,李鸿章就已经明白这场战争不可能再是一场局部战争,而必然演变成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之战。他给皇帝上了道长长的奏折,提出了“打持久战”的主张。他说,形势很明显,敌强我弱,日军利于速战速决,我军利于“持久拖延”。日本的国力无法支持它打一场漫长的战争,如果中国能以空间换时间,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把日本拖住,就能将日本人拖垮。
 
  应该说,李鸿章提出的这个战略是当时的唯一取胜之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久战法的提出者,他的建议,堪称对中国军事史的一个历史贡献。此议一出,许多老谋深算的大臣纷纷表示同意。
 
  然而光绪却没有这个耐心。日军在中国境内前进得越远,光绪就越惊惶失措。他最担心的是日本人接近北京,让他和太后上演一次仓皇辞庙的惨剧。战前下的所有决心这时已经不翼而飞,他所有的心思,都在于如何把日本阻止住。他催战甚急,不断把最优秀的军队调上前线,而所有的前方将帅,都让他大失所望。光绪对他们的态度只有两种,一种是不断地指责,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指责他们“胆怯”“无谋略”。另一种是恫吓,动不动就以“军法从事”“决不宽贷”的圣旨相威胁。在光绪的不断催促下,最精锐的部队不断被送上锋线,不断被日军吞噬,正中日本人的下怀。
 
  陆军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与光绪的指挥思想有关。海军同样如此。光绪的逻辑是只要战败就是有罪。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丰岛海战之后,光绪对海军提督丁汝昌极为不满,要撤他的职,经李鸿章力保,才侥幸留任,不过光绪对丁的恶感一直没有消除。
 
  北洋海军的最后覆没,与光绪皇帝赏罚失当有直接关系。几乎从战争开始,光绪就不断下严旨,威胁要将那些不敢拼命的海军军官“从重治罪”。在光绪的威胁下,著名勇将邓世昌、刘步蟾、杨用霖先后自杀。最高统帅丁汝昌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惟望死于战阵”。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站立在无保护的地方,“恒挺身外立,以求解脱”。在自杀殉国后,丁汝昌仍被光绪“朝旨褫职,籍没家产”,儿孙流离失所。直到光绪死后才恢复名誉。
 
  在这场战争中,光绪的性情急躁、毫无耐心暴露无遗。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完全不是担当大任的材料。
 
  从主战迅速滑向主和
 
  翻阅光绪老师翁同龢的日记,很容易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令人吃惊的事实。大部分读者头脑中那个清秀、文弱的皇帝,其实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执、骄纵。仅仅从光绪九年二月到六月半年间,《翁同龢日记》就记载了十三岁的小皇帝六次大发脾气:二月十五日,小皇帝不知什么原因,在后殿大发脾气,竟然“拍表上玻璃”,被碎玻璃扎得鲜血淋漓,“手尽血也”。又过了一个月,“与中官闹气”,“扑而破其面”,把太监的脸打破了。小孩子性情不定情有可原,但如此频繁地大发脾气,甚至有自残举动,绝非寻常。这一方面反映了小皇帝在宫中生活所受压抑之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人脾气之暴烈非同一般。连翁同龢都感觉到这个孩子的脾气十分不祥,在日记中写下了“圣性如此,令人恐惧”。

  虽然处在太后的高压统治之下,但不要忘了,他毕竟是一个皇帝。“皇上”这个地位给人性造成了损害,他一样也不能避免。
 

所有跟帖: 

这跟变法是两回事。再说这是光绪刚出道时,只知道相信翁同龢等,甲午败后,光绪也成熟多了。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06:26:33

一旦权力在手,以他的性格会虚心改变?谁能保证? -方家胡同- 给 方家胡同 发送悄悄话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06:55:19

我倒认为从这方面能看出他是个有为之君。他为什么火气那么大?正因为他想有作为,然而被慈禧压得透不过气来。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41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07:11:18

她他2人皆无能之人,她尚知抗敌,他更无知战争。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1:01:27

而康梁之辈,固守精英之思,鄙视几亿野生的国民,连战爭动员这个词都没听过,如何变法?变成不过降敌。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1:06:34

既使宫庭政变成功,精英爭利,无知无视组织动员几亿农民,还是被农民打倒,列强渔利。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4:13:21

向全世界开战的慈禧在这方面更愚蠢,他俩的区别是,光绪会变聪明。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7:07:42

兄此论,我赞同。我所强调的是,戊戌之际,是个特定的时空节点,1日寇登陆朝半岛,攻击中国的风头正健,光绪党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449 bytes) () 12/29/2018 postreply 18:40: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