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

来源: 月潜 2018-08-24 07:08: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39 bytes)

三元里

转自 http://www.fyjs.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75

 

老电影《林则徐》是一部悲剧,但这部剧却有一个喜剧的结尾,那就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特别是那段旁白:“外国侵略者输入的鸦片,非但没有麻醉中国人民,反而促醒了他们,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这一天开始了。”中国人民是不是醒了,到今天为止,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数,至于什么“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就只有呵呵了。

不过,由此我们倒真的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包括三元里在内的三场斗争的结果以及相关的内容。

根据茅海建的考证,三元里一战击毙英军5-7人左右,击伤23-43人。与之前中方的歼敌数百人之说相去甚远。即便如此,茅海建也说,三元里抗英如果仅仅按照英国方面的记载,也足以排在镇江、乍浦、广州三场战役之后,名列第四。这至少说明三元里抗英的成果是中外都予以认同的。

接下来的“乍浦之战”也令人瞠目,小小的乍浦,英国人付出了比三元里更大的代价,战死9人,55人受伤。而1842年夏季开始的镇江之战让英国人的损失较之前更大。镇江一战,英军战死39人,受伤130人,3人失踪,其伤亡总数为英军在虎门、镇海、吴淞、厦门等地的总和。

为什么三元里、乍浦、镇江这些小地方反而更能“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呢?为此,茅海建有过一个论述,不妨照录如下:“他们(指八旗官兵)已于此驻扎了近200年,家产在此,眷属在此,祖坟在此,他们保卫的已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国,而是实实在在的家,故能顽强、奋勇和拼死。”事实上,之前的三元里抗英的起因也是因为英国人动了民众的田间地头上的“奶酪”才引发出来的。

换言之,这里所激发的是“保家”的热情,由于这个家的所在,已经让这些人退无可退,正如陈胜、吴广等人所说:“等死,死国可乎”,这也才有了上述“壮烈”的一幕。清帝爱新觉罗·旻宁在披览镇江战报时重点批示:“不愧朕之满洲官兵”更属离题万里,奕山、奕经岂止满洲官兵,简直就是宗室觉罗,结果还不是闻风二百里?这跟血统根本搭不上边。

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时下的某些现象,明明大气的污染和食品的作假已经危害到全体民众的生存,可鲜有人公开出来号召大家一起与之搏斗,更不要说“壮烈牺牲”了。然而,因强拆家园派生的流血事件却层出不穷。人们一方面对于整体的沦亡漠然处之,另一方面则拿起可以拿起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小家”。其实,这才是盐碱地最真实的写照,每个人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独百姓如此,权贵也如此,例如吴三桂,国家亡不亡,无所谓,但李闯要搞我的家,搞我的小蜜就不行,就必须怒发冲冠。到后来,南明活不活,永历死不死也无所谓,但大清要逼我交出云南就不行,就必须起兵造反。

正是有了上述的基因,才会让循环几千年下来从未停止。有人或许要把板子打到制度的身上,这也不全面。

华人在国外,最关注的不是事关民众福祉、政治权益这些头等大事,而是津津于炒房、买车和酷炫。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白左们如何横行霸道他们不在意,可一旦涉及到房价的波动,维权活动一波胜似一波。

说到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都有一个跨不过去的“三元里”,他们注定只能在三元里抗英,三元里之外的事,老子管不着。这也就是“一盘散沙”的来历。

自私自利的沙们建造起来的豪宅和家国,叫“沙聚之塔”;而高据在沙聚之塔上的也只能是“沙皇”。

所有跟帖: 

老百姓都这样,需要有人领导。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4/2018 postreply 07:18:19

老百姓没那么高觉悟,抗英不是什么爱国,给英国人办事也正常(比如后来有个加入英军的华勇营或者推独轮车给八国联军运给养) -aebny- 给 aebny 发送悄悄话 (332 bytes) () 08/24/2018 postreply 07:24:54

这是人的本性。当年留四还是因为经济出问题才闹大的。老百姓没事不上街。 -一唯- 给 一唯 发送悄悄话 一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4/2018 postreply 08:38: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