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给底层人创造尽量多的上升空间。

本文内容已被 [ 槛外長江 ] 在 2018-05-23 04:42:2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科举有过其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只要家世清白就可以通过科举得以上升。

科举被废是1905年,是被后来的革命家们骂得”体无完肤“的清政府废的。但在废科举的同时,清政府办新学奖游学。为自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掘墓人。这批掘墓人中,来自农村的平民子弟(非官宦家庭出身者)占大多数。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平民子弟上升的空间不但存在,而且畅通。

中共建国后,干实事的人一步步健全高考制度,使得无数农家子弟朝为田间撒灰郎,暮登清华大学堂,这不是好事吗?再宣扬一下武训,安定社会,多好的事。那么多人赞同,包括那么多党内外有识之士。但是。。。。。。。

不破不立,毛主席您老人家为什么不想好了,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呀!

不改湘江北悠悠,我们又回到原点。

我文革期间读初中,班主任朱老师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父亲当时在押),1961年(还是1962年,记不清了待查)年全地区高考第一,硬是不让他上大学。当时的中学校长很有魄力,把他留在中学当老师,第二年就代毕业班物理课。文革结束后,他被评为特级教师,总算对他的才能和贡献有了点补偿。前年来访,我接待了他,讲起了这段往事,感叹不已。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