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科普一下老库和马价银你就知道明朝财政真实状况了。

来源: 天方化戟 2018-01-23 22:48: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239 bytes)

所谓老库,是指自明成祖迁都以来,每年的财政节余存入太仓老库,历年的积蓄,到万历接班时大概有1000万不到。至于太仆寺马价银就稍复杂一点。太仆寺是明朝管马政的机构,因为明初设专门养马的人家,称为马户,大约每四五户养一匹马,供国家之用。马户各省都有,但山东、河南、南北直隶稍多。但养马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活计,比按土地产出交税的普通农户重很多。于是慢慢地就出现了马户支付现银,交由太仆寺去买马的变通现象,称为『马价折银』。自从有了马价折银之后,太仆寺积存的钱越来越多,慢慢地变成了第二个户部,到了万历接班时,也有大概1000万的积存,好像比老库还多。具体的数目不记得了,但是这个概念是没错的。

万历打三大征,最花钱的是两次援朝,花了900万多,接近1000万,加上征宁夏和打杨应龙,一共2000万两,已经把老库和太仆寺基本搬空。后来三王之藩等项目就直接掏空了所有的底子。所以在天启时代,是见不到老库的字样的,因为老库已经干了。

明朝每年收入很杂,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收入,都是以货币计算的。明朝的收入从银子到粮食到药村、木头、竹子、布帛,应有尽有。但主要就是粮食和银两。其中粮食主要是漕粮,每年400万石,运致通州,供京师之用。银两构成复杂,主要项目由各省的折银(即条鞭之后的田赋折银)、盐课、商税等等组成,每年大概300万两上下,注意,这其中是不包括马价的,太仆寺的收入是单算的。再细致一点说,从工部到兵部,各部都有自己的税种,当然论其数量是不能比户部和太仆寺相比的。

你说的将各种收入折合银两,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些东西你收上来也卖不出去,是不能折现的。派兵打仗,士兵要的就是现钱,连粮食都不要,你把染料给人家,人家能干么?而且就算你能全卖出去,也肯定卖不到2000万两。所以这个论点可以不用提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