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防空洞的那年我张开双臂拥抱文明

来源: zd3y 2018-01-02 17:41: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76 bytes)

全民挖防空洞应该是1969 年的事儿吧。

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三年, 各方面生产秩序也基本走向正常。

我这个68届的初中生, 稀里糊涂的毕了业, 学校里发了一个铁锹算是毕业证, 相应毛主席的号召, 广阔天地练红心。

69年那年, 毛主席说了要“ 深挖洞,广积粮, 不称霸” , 我在院子挖了一个有两米深的地窖,旁边挖有猫耳洞, 秋天, 生产的分了 许多红薯, 正好放进地窖里。 那时候, 我很羡慕那些住在地坑院的农民们, 你苏修扔再多的原子弹, 也把 住窑洞的农民也炸不完嘛。

刚参加劳动, 印象最深的就是夏收,用镰刀割麦子,用 架子车运输到打麦场, 再用牲口拉碌碡碾场, 总共大约三个星期 才能大体上干完,每天从天明干到天黑, 就中午能歇个吧小时,一个夏收完了要脱几层皮。

69年夏收前, 生产队买来了一台脱粒机, 因为电源需要从很远地方接, 走后门请电力局专门栽了几根电线杆才接上动力电源。生产效率大大加快, 不用碌碡了, 这边把麦子送进去, 前面出麦草, 旁边喷出带糠的麦粒, 机器带来欢声笑语,几乎不停,三天就干完了。虽然全身裹满了黄土尘埃, 但幸福感没啥说的, 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夏收时节的阴雨天了,我们应该是全县第一个用上脱粒机的生产队。

家乡的县城位于黄土高原上一个相对低洼的小沟里,县城的街道就是个沟, 宽约10几米, 两边约10米多高的土源上才是店铺,要到对面的铺子得翻沟才成, 远处源上才是各个机关单位。小摊贩把摊子摆在沟底, 夏天一下雨, 街道就洪水泛滥,水流大的时候有近一米深, 人们常常在雨后的洪水捞东西, 我曾经捡到过西瓜。

68年那年, 反修防修搞得紧, 县城西边的高原上新建立起一个单位, 很神秘, 没有名称, 只叫做155信箱。155信箱座落在高处, 那是一片几公里源面, 站在源上向南 远远 望去, 几十公里外的乾陵就像一个小金字塔, 东南方的昭陵更小, 但看上去是个经典的笔架山。155 信箱院子不大, 里面就一个大建筑,和常见的厂房相似, 前院是生活区几排平房依次排开,大前门有门卫, 二门有持枪的岗哨。

155 信箱神秘的地方在于在这周围纵横几公里的源面上, 迅速树立 起 十几个百米以上的高铁塔,彼此距离不等,分布似乎看不出啥规律, 铁塔之间顶端用电线链接, 形成几平方公里的蜘蛛网, 那电线粗的像指头, 细的比普通筷子细一点, 材料是铜包钢,施工时,有很多短线头丢弃了, 很多人捡来卖钱, 我也捡过一次, 拿去废品站卖, 人家说只能当废铁算, 不能算铜。

69年155 信箱要修战备防空洞, 工程包给了我们生产队建筑队,我参加干了个把月, 除了 每天记5分工,还拿 2毛钱补助。

防空洞位于前后院的连接处, 大部分工程都在前院, 进后院要专门发给的通信证, 基础工程就是挖一个地道通道, 大约到不到10米深的地方挖了两个窑洞, 内壁再用砖头水泥砌成, 据说要向里边直接通到 机房, 但我们没修建, 也没看到, 里边的出口上面盖了一个小房子。

施工期间有两件令人兴奋的事儿, 一件事,第一次 洗澡,记不清是怎么说的了, 单位要爱护农民兄弟, 让我们可以在他们职工浴室洗澡, 每周两次, 似乎是职工洗完后给我们民工加开一小时, 那是我长到 15岁是第一次正式洗澡, 当然小时候在池塘,小河玩水 是有很多的。初次洗热水澡的感受是震撼人心的, 我最主要的感觉就是当公家人真好。

第二件事,第一次看电视, 就在施工 期间, 这个单位弄来一台黑白电视, 据说开始试了一下, 什么也收不到, 此处距离西安 直线距离要100 多公里, 以当时的功率范围,西安电视塔发射只能覆盖20 公里多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单位的能人 将接收天线架在 一百多米的高塔上, 又用了一个什么放大器的玩意儿, 竟然能清楚的看到了, 那时候, 每晚才有电视播放,这对我这样的小青年 诱惑 太大了, 几乎每天看完再走夜路回家, 早上得照样上工。

那个单位,谁也不清楚到底是干嘛的, 据传 是专门干扰苏修的广播电台。

打麦场的碌碡

西北农民住的地坑院窑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很好奇,地坑院子怎么挖,挖多少时间? -ur3180- 给 ur3180 发送悄悄话 ur318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18:37:28

这种地坑就是花费劳动力, 一般几个人挖几个月才成, 有的是一边挖好就住进了,接着挖。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19:50:57

地坑怎么排水?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3/2018 postreply 02:19:35

一般地坑院都打水窖,将雨水收集后自己家用, 当地干旱,雨水宝贵,一举两得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351 bytes) () 01/03/2018 postreply 04:11:08

天线 -聊聊看- 给 聊聊看 发送悄悄话 (87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19:00:02

老家那个比这雄壮, 是四角分节的,最底层那一节就有近20米高, 一个四方塔基边长有十几米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259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19:33:41

69年能能看到电视不容易,那时只有大单位机关才有电视机 -vtam7080- 给 vtam708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19:05:15

赞好文。我没去过西北,请问那地坑院窑洞下雨时如何排水?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2/2018 postreply 22:20:13

上边说了,谢谢! -zd3y- 给 zd3y 发送悄悄话 zd3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3/2018 postreply 04:37:50

好像是冯玉祥说过,甘肃一带,勿论贫富,都住这类地下窑洞 --hutu-- 给 -hutu- 发送悄悄话 -hut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3/2018 postreply 10:22: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