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点评说得很好,也为年轻导演敢于直面这样沉重的现实点赞!

选择这样惨淡的现实话题是要有勇气的,大导演名导演几乎都在回避这样敏感的素材。90年代的下岗潮,冲击着国企工人,残忍地切割了他们所熟知的生活,作为国企人的尊严,骄傲,家的归属感。而整个社会又以极快的速度往前进步,有被时代的抛弃感。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和政府对他们是漠视的,衍生出类似余国伟式的悲剧不能说是荒诞离奇。作为观众,期待这样题材作品中有点亮色,其实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安慰和调节。

回过头来看所谓的导演存在感与段奕宏的存在感问题。这恰恰印证了段所说的,他更在乎的是作品,而非凸显个人标签。很喜欢这段采访视频,言之有物:

1. 面对新导演,得克制,悉心交流,不能让段奕宏的光环影响导演才华的发挥;

2.老余有他们那个时代的体质,反应不像现在人那么快,有执念,导致最后的走偏;

3. 97年是香港回归,也是余下岗的年代。段将自己当年对回归的骄傲自豪和激动,嫁接到余的身上,有了余在开场劳模大会上的激情讲话”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与后来人物的命运产生极大的反差:渴望成功又被时代抛弃,顿挫感,自尊,不甘心,执念,导致最终的悲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