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为什么可以震撼人心

来源: BestAir 2017-07-01 06:29: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3036 bytes)
当人们在面对《摔跤吧!爸爸》感叹中国电影烂片横行时,一个名为《冈仁波齐》的描述藏人信仰历程的电影在中国各大影院低调上映。 西藏圣山冈仁波齐(图源:VCG) 不了解西藏地区信仰状况的人,似乎从电影的名称中看不出该片的主旨是什么?冈仁波齐本是西藏人心中的神山,灵魂的皈依,去神山朝圣是每一个信奉佛教的藏人的心愿,影片即从此展开。 藏族汉子尼玛扎堆,为帮助叔叔杨培完成朝圣心愿,准备带着叔叔前往神山,然而在他们启程时,同村的11人加入了队伍,他们一路磕头行进2000公里终于到达神山。但是,当行至山脚下的一天早上,大家发现年已高龄杨培却已经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导演张杨,擅长写实题材,曾有《洗澡》、《落叶归根》等震撼心灵的作品。此次,他更是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佛教信仰的崇敬喻于《冈仁波齐》之中。 影片中的杨培爷爷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步行2000公里朝圣,用信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似乎是完美的。但是,按照藏族传统,前往冈仁波齐朝圣,需要转山一圈,才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从这个角度上说,杨培爷爷其实并未如愿。 11人的朝圣队伍有行将生产的孕妇,有不满十岁的孩子,也有杀生造恶业的屠夫……但他们都有着一颗虔诚忏悔的心,一路磕长头、五体投地地行进2000公里,虽是苦行,但唯有此才能使得人们从此岸世界达到彼岸世界,得到灵魂的救赎,炼狱虽苦,但却是炼净灵魂。 佛门达到彼岸世界的方式被称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影片中朝圣队伍路遇危险相互帮助,得他人布施,但也布施他人。无论顺境逆境,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帐篷中由尼玛扎堆带领念经持咒观想,似乎也是在预示着徒步磕长头行进2000公里在外人看来似乎很愚蠢,但内核是信仰,通往冈仁波齐的2000公里路,就是由此岸世界通往彼岸世界的坦途。 《冈仁波齐》记录了西藏的信仰状态(多维记者:穆尧/摄) 回想杨培爷爷在神山下离世的情景,不由地让人赞叹,他虽没有转山转水,但实际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也使得观众能够为杨培爷爷感到欣慰。 佛门将人无法解脱的原因归结为十二因缘中无明产生的烦恼,生活本来就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七苦”。朝圣本是为灵魂救赎,但朝圣之路之苦即是生活之苦,正如索达吉堪布所说:“苦才是人生”。 痛彻反省罪业、痛苦中修“六度”,在苦中心生对众生的慈悲,最终成就己身,这或许是影片想要揭示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波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