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销布达佩斯(二) 丰盛的周末

来源: 老幺六六 2017-12-20 16:30: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97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老幺六六 ] 在 2017-12-22 05:41: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在匈牙利,周末两天除了个别生活超市、土耳其人和中国人的生意照常营业以外,街上的商店大都关门闭户,就连邮局也会休息。对匈牙利人来说周末是用来休闲和做礼拜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十分不解中国人和土耳其人为何因钱所累。

      每到周末我都会与亲友一道外出游玩,或参观名胜和展览,或到公园和小镇闲逛,或品尝美食,或者与朋友相互串门……

     又是一个七彩星期天。

      下午4点以后,布达佩斯就早早地投入了黄昏的怀抱。华灯初放,夜幕即将降临。

     这是浪漫星期日的最后一浪。不过这一浪不似先前的金色、粉色、蓝色之浪漫……它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给予人猛烈的撞击感。

     国会大厦附近。空濛的雨雾,黑色的纪念墙,黑色的弹孔,黑色的甬道……

     我的心脏不自觉地收缩了几下。

     我们借着微弱的光亮,小心翼翼地顺着纪念墙之间的石阶往下走,默默地进入了隧道,出入口处有一个工作人员站岗。只有几十米长的隧道,尽头安放着1956年为脱离苏共而独立、为政治改革献身的英烈的魂灵。脱帽敬礼,想起了纳吉。他曾经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最后却死于同盟的旗帜下。这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匈牙利濒临绝境的时候,看到了公有制大锅饭的左倾激进主义是农业歉收、燃料短缺的祸根,于是提出包产到户,把土地还给富农等改革措施。然而,当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病人膏肓的时候,要从极左走上正道,是何其艰难。纳吉是苏共和匈牙利左派的死对头,也是当时饱受贫穷、无法预见改革曙光的部分老百姓的出气包,因而他成为改革的牺牲品的事实无法逆转。

    转身往回走,只见记录1956的老百姓伤心啼哭的大幅写真照,挂在隧道中央的柱子上。看样子,这些母亲和老人是在为失去的儿孙而落泪。这些泪水,一下子把参观者拉回那一段不堪回首,又不得不回首的历史。

   1956年10月23日晚上,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的一批学生在一个广场集会,他们以纪念裴多菲这位民主自由的斗士为主题,拉开了抗议的帷幕。他们推倒了斯大林雕像。这个小集会迅速吸引了不少人一起加入抗议,连匈牙利士兵也加入了进来,他们把帽徽上苏维埃星撕毁。受到鼓励后,人群决定横渡多瑙河朝议会大厦前进,人数至少十万。尽管示威者的要求相对温和,匈牙利保安警察(秘密警察)还是开了火,杀死了上百人。愤怒的人们推翻警车并且纵火,从工厂工人和军人手中得到大量武器,继而围攻匈牙利保安警察总部。最初苏联相信可以与匈牙利的新政府合作,两名领导人,卡达尔·亚诺什和纳吉·伊姆雷分别被任命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苏军撤出。

   纳吉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寻求一种中立地位,使匈牙利成为类似于奥地利和瑞士这样的国家。这些是苏联不能容忍的。于是,苏共使用军力,再次干涉匈牙利内政,力鼎卡达尔为首的左派。在血腥恐怖下,大约20万匈牙利难民逃亡美国等西方国家,苏联随后逮捕并以反革命的罪名处决了纳吉等几名主要领导人。

    历史就像一个傻姑娘,你可以任意给她化妆,或让她变成妖魔,或让她变成美人,但你永远无法改变她的真实容貌。

     33年过去,云消雾散。

    1989年1月底,匈牙利政府庄严宣布1956年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而是一场人民起义;纳吉是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为拯救国家而斗争的勇士;匈牙利政府为他举行了迟到的国葬。东欧剧变后,匈牙利宣布把每年10月23日定为国庆节之一。

    在隧道出入口附近的柱子上,有一幅目光惨淡的和平鸽的头像,它的右眼角挂着一滴又大又亮的泪珠,我们默默地凝视着那滴包涵着匈牙利人的回忆与希望的晶莹的水珠,用心地凝听匈牙利人民扎根已久的心声。许久许久,都没有挪动脚步。

     按规定这里不能拍照,所以我们无法将这些珍贵的画面带走。

      缓缓地往上走,肃穆沉郁。与其说在这里遭遇了黑色的闪电,还不如说目击了一场血色浪漫。

     再回到地面,依然一片璀璨的金黄……

     据说那栋辉煌的坚不可摧的百年建筑是欧洲最大的国会大厦。

     匈牙利国会大厦与伦敦的同名建筑有些相似,华丽的哥特式风格倒映在多瑙河中,是匈牙利一道美丽的风景。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奢侈的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为建筑材料,而96米的高度对马扎尔人也意义重大。96这个数字,因为马扎尔人王国在西元896年建国,而且又在建国1000年(1896年)这样的日子为新的国会大厦开工,那么楼高96米也就是一个神秘的寓言。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为占领这栋建筑的制高点,叱咤风云,决一死战;得胜者在此指点江山,纵横捭阖,挥斥方遒……

     瞧瞧这不可一世的百年建筑,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马扎尔人的后裔,在每一个时期去争取独立和自由呢?   

    我们是在欣赏和领略了国会大厦以及科苏特广场的金色浪漫之后,才进入血色浪漫的,而在金色浪漫之前,我们还有过一次温馨的粉色浪漫。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中午的粉色浪漫去。

    “我们”——一行五人,我和儿子,还有儿子的青格勒大哥及其夫人女儿。今天他们执意要请我们品尝匈牙利最好吃的甜点。

   青格勒是一位豪爽的能歌善舞的蒙古汉子,17岁从内蒙南下闯荡,从深圳“世界之窗”开业起,他就在那里做演员,一做就是20多年。在一次聚会上,邂逅了英语教师、匈牙利姑娘玛格德,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很难想象,这对语言不通的情人,怎么可以一拍即合,达成默契。或许,爱本就是不需要语言的,它是心灵的呼唤,眉目的传情。他们在深圳闪婚,四年前玛格德在福田区仁爱医院生下了宝贝女儿耶鲁卡。两年前,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离开中国来到马格德的故乡匈牙利。如今,活泼可爱的宝宝已满四岁了。

     餐厅在科苏特广场和圣史蒂芬大教堂之间,也就是教堂的正对面右拐的一条小街上。那条街有不少的餐馆。

     青格勒说,这 家 餐厅(HoIUse)很不错,每到假节日,马格德就会到这里招待老母亲与家人。听罢,真的有说不出的暖心。

     一进餐厅,就看见正对面做甜点的师傅正隔着玻璃忙碌。马格德说,这里的甜点是一流的,师傅的技术自然也是一流的啦。我忍不住上前观看,师傅朝我点点头和善地微笑。 我便得寸进尺征求道,可不可以拍照。他欣然应允。

   师傅做甜点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他把发酵好的面团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擀成一个厚厚的大饼,然后再拿起一个边扯边转,弄成一张薄得透明的面皮(这道工序是关键环节,含金量就在这里);之后在几张面皮上面分别敷上馅儿,再把它们重叠起来,用大刀切成条状,又把每一条卷起来,就成形了;最后,送入烤箱烘焙而成。点心的甜馅儿有好几种,譬如葡萄味儿、玫瑰味儿,还有匈牙利特殊的味儿。

   西方人一般都是先吃正餐,再吃甜点。马格德根据我们每一个人的口味和需求,点了一大盘装在一起的美食,里面有鸡鸭肉、猪肉、牛肉、土豆什么的;匈牙利的菜比较中国的菜偏淡一些,但这个餐厅的材质新鲜,所以吃起来是原汁原味的,好像与粤菜有点接近。大家一边吃一边聊,不亦乐乎,正餐已经让我们大饱口福了,可是青格勒他们说,到这里品尝甜点是必须的,于是,那盆热乎乎、香喷喷、松软可口、入口即化的甜点成了最后一道“开心菜”。

这个粉色的浪漫,让冬日的温度升高了好多度,走出餐厅的时候浑身散发出惬意的气息来。

在这之前我们还体验了经典浪漫和蓝色浪漫,并为此步行了一个上午,多少有些疲惫困乏,而这顿丰富可口的午餐,让那些劳顿跑得无影无踪。。

所谓经典浪漫,就是参观布达佩斯的地标之一:圣史蒂芬大教堂。

圣史蒂芬大教堂 (或称伊斯特凡大教堂) 位於佩斯區的共和國大道伊莉莎白廣場上,是布達佩斯內最高大的教堂,從1851年開始建造,前後經歷三位建築師,終於1905年竣工。

眼前这个著名景点,云集了各种肤色的游客,亚洲游客大约占三分之一。在伊丽莎白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兴致勃勃地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和这栋神圣的建筑合影。这个巴洛克式的教堂,恢弘无比,其内外装饰、壁画、雕塑都是举世闻名的。让客人们美不胜收,顶礼膜拜。 眼前的经典浪漫,很快覆盖了心里起伏着的蓝色浪漫。

    100多年前的建筑,天哪,当时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工具,人们是怎么把一层层一块块石头垒上去的?我们仰首感慨道。 后来我们在教堂的一个玻璃橱窗里看到一张当年的建筑图片,原来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知道搭建脚手架了。建筑的周围一圈,全是脚手架。

      走出教堂,我伫立门口高山仰止,内心发出感叹,My God!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愿意为此奉献?为什么匈牙利的第一任国王伊什特万一世可以让长时期好战的没有信仰、或信仰混乱的马扎尔民族,最终接受德国的规劝转而信仰基督?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什么是 蓝色浪漫呢? 那是我们今天一日游的第一浪。

      今儿清早,我们和青卡格勒在美斯特路口碰面,拥抱寒暄后,我们把礼物“蒙奇奇”送给耶鲁卡,她顿时惊喜得合不拢嘴。因为她做梦都想要一个蒙奇奇,这下可称心如愿了。瞧她抱着蒙奇奇,蹦蹦跳跳、眉飞色舞的样子,哈哈哈……萌萌哒!

   在车上马格德用老外特有的中国腔告诉我们,我们一会儿去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很漂亮、很浪漫,我很喜欢那个一带……

    不到40分钟,李斯特音乐学院就伫立于眼前。

    李斯特音乐学院又称布达佩斯皇家音乐学院,它是在1875年11月14日由李斯特.费伦茨建立并命名。

    匈牙利的大学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围墙,就像街边的一栋栋公寓,和外界完全没有任何界限。

     李斯特音乐学院的主楼共有四层,从外表看,应该属于巴洛克式建筑,古朴典雅凝重,雕塑性凸显。

     我们跟着马格德进入大厅,眼睛陡然一亮,整个厅金碧辉煌,地面光洁如镜。

 

  很遗憾,向工作人员一打听,才知道这里上午不能参观。

我们来到学院外围转悠。这里酷似一个居民小区,两侧是楼房、中间是花园,呈长条形。当街门面是一些餐厅、小酒吧……花园树木繁多,如果是春夏,必定鸟语花香。花园里有好几座塑像,他们是音乐家和诗人,为首的是李斯特。看看李斯特冥思苦想、自我陶醉模样,估计正在构思《匈牙利狂想曲》。呵呵……

 

这位欧洲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国王见了他也要脱帽,自他以后,欧洲的音乐家倍受统治者尊重和人们爱戴。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并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他的主要音乐作品有吉普赛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帕格尼尼练习》,《瓦格纳改编作品:汤豪舍》等。 米高梅出品获奥斯卡奖的“汤姆猫弹钢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为全集的背景音乐,显示了这个曲子弹奏的复杂技巧。

         李斯特专注音乐专注钢琴一辈子,年过半百以后,成为天主教神职人员,免费培训了无数学生,但是,早年的李斯特,个人生活放荡不羁,他所爱的女人,或者爱他的女人,没有一个能够拉住这匹脱缰的野马。难道只有音乐和钢琴才是他真正的爱人吗?

   也许,李斯特后来意识到早先生活态度欠妥,所以才委身于至高无上的基督,用善行来弥补人生的不足与遗憾。

   我们在花园里漫步,只听马格德喃喃道,这里很浪漫,我很喜欢这里。要是在夏天,坐在这里喝啤酒、聊天,特别舒服……

    遥想当年李斯特君和他的学生、同事、朋友、情人,在此狂饮啤酒,谈笑风生,消费光阴 。空气中传来他们哈哈大笑的声音,还有听不懂的德语、匈牙利语……继而耳边响起波澜壮阔的《匈牙利狂想曲》。既像从李斯特那里传来,又像是从学院的窗户传来、也好似从空中传来。多瑙河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奔腾着、呼喊着、咆哮着……

    虽然今天我们没能进学院去,留下了一丝蔚蓝的遗憾,但这给了我极大的想象空间和下次再来造访的激情。

    现在,我们告别了血色浪漫,心满意足,满载而归地走在多瑙河边回家的路上。

      哦,美丽而浪漫的多瑙河,你原本不止是蓝色的。

     一会儿,我们就要回到出发的原点。我们每一个人已然不是早晨的那个人了,包括4岁的耶鲁卡。

 

  (注:考虑到阅读的连贯性和突出文章的文学性、思想性……删掉了所有图片,如果有朋友想看有关图片,可以进入我的博客。谢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