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馒头和人生的诸多问题

来源: 2017-07-04 15:31: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90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立 ] 在 2017-07-04 19:20:0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米饭、馒头和人生的诸多问题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尽管馒头和包子在内涵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毕竟都是半圆形的,所以,它们在谈到元宵时,它们仍然可以被划归在一起。那时,它们的不同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好,再让我来说说馒头和米饭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实在什么观点也不能发表。一定要十分谨慎。一个国家,一半的人吃米饭,一半的人吃馒头,如此的分裂。这就是中国历来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矛盾性与残忍性的根源。我在上大学时,一个来自福建的南方同学,据我观察在整个大学期间里没有吃过一个馒头,有几次我们因为误了时间赶到食堂时米饭已经卖完了,只有馒头,而他宁愿饿肚子也不肯吃馒头。我不喜欢这种道德上的过分纯洁与贞操,他让我在因为饥饿而吃下一个馒头时有了一种负罪感。在某种社会,通常是越级极权越专制的社会里,便会越加的要求道德上的崇高与纯洁性,设立种种不近人情的禁忌和监控与惩罚,于是每个人都有一种道德上的负罪感,每个人都在注意是否有人在偷偷吃馒头,并因而对于吃馒头的人产生仇恨。如果你以为因为吃个大馒头,就被人投掷石块,那你就错了。而内心的道德负罪感又会产生出一种变形的折磨欲,有时是自我折磨。果不其然,在某个学期末当革命时考试时,每个同学都是在监考老师走近身旁时把教科书悄悄塞进书桌,等老师离去又偷偷抽出来继续抄袭,而那个家伙,当然我说的是那个宁可饿肚子也不肯吃下一个馒头的可怜的来自中国南方福建一个叫莆田地方的小个子,却偏偏等到老师走近他的身旁时抽出了教科书。老师对于这种近似于性侵的事情的发生当然很生气,他有理由劈手夺过小个子手中的教科书。尤其是当他,这位因为自己编写了一本革命史教材就颇为自负的老师,看到了这个吃大米饭长大的小个子,那大米饭的永恒的爱慕者,居然在教科书的封面,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通常是表示对于已经死去的著作者的敬意的黑色方框时,便勃然大怒,这一回就已经等于性侵了。他没有意识到那个小个子的行为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具有预言性质的。而其实那位革命史教材编写者所写的也是一部关于馒头的童话故事,是一个由热爱米饭的小个子福建人组成的部队,因为混进了几个想吃馒头的山东大个子,就和另一群同样热爱大米饭但不幸也被山东人把持的福建人大打出手,相互杀戮,折磨,死去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福建人和山东人。但最终当一群福建人取得胜利后,在晚餐时,在就快要睡觉前,才大梦初醒的发现,他们的晚餐是什么?不是他们热爱的米饭,而是馒头!更可怕的是,这将不是最后的一次晚餐,而是未来每一天的晚餐。但是,我能反对馒头吗?答案是,不能。你不能为了一半的中国人去反对另一半的中国人。你可以为了几个中国人而反对所有的其他的中国人,比如,我可以为了老杨,对众多的网友大骂,你们真他妈的无聊,嫉妒也别没完没了,也别太石块啦,也可以为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去反对一两个中国人,比如,…………总之,每天吃米饭时,想到馒头,我就非常的伤感。而吃馒头时呢,就更伤感。那么,再让我来解释解释为什么吃馒头时会更伤感吧。我在上大学时,注意到食堂的馒头,每一个的大小都不一样,但是收的钱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并不会因为大师傅给了你一个小馒头,就少收你几分钱。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不同的命运。而非常悲惨的是,我发现,每一次大师傅给我的馒头,都是最小的。无论我买馒头时对大师傅微笑的多甜蜜,告诉他或她,我要买馒头时的语声多么卑微,但是,因为还有着,毕竟还有着一点点的自尊,或者自以为是的狂妄自大,我不能直说,给我一个大个的馒头,每一次我拿到的馒头都还是太小。(而那时的中国人,你如果要一个大一点的馒头,极为可能大师傅就会偏偏给小的。)盲目的相信概率和年轻的倔强相结合的结果就是,在离开那所大学时,我的肚子里装满了馒头,而非知识。其实,终其一生,我没有一天喜欢过吃馒头,只不过是因为一次的偶然的发现了一个小秘密,然后,你就万劫不复了。这就是那所大学给我的全部的教诲。而关于馒头,我还必须指出的另一个事实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和苏联抗击德国纳粹的那些寒冬里,他们,整个民族范围里,没有吃过一个馒头。而同样,在我们中国的整个历史里,我们也从来没有发明过面包。这说明,当你发明了馒头时,你就必然失去了另一种食物。如果,也是说,今天的人群的隔离的消失,使我们永远的失去了一些食物,那些我们所闻所未闻的馒头。而更可悲的是,对此我们竟然丝毫不感到感伤。也就是,我们对于我们未知的损失,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的态度。如果失去了痛苦的感受能力,那么无论你被怎样的阉割蹂躏,你都还会美滋滋的其乐融融。但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他们这么憎恨馒头!对于生活,我们通常采取了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有谁能说出三角形的定义,有谁又能说出到底什么是一个馒头,据统计,90%的美国人不知道四方形的名称是 quadrangle,而草率的叫成square。全世界有超过70亿的人口不会拼写雏菊的拉丁文名称,而在我告诉你它的拉丁文名字是Chrysanthemum leucanthemum时,你以为我是脱口而出那便大错特错了,我是在Google之后才慎重的粘贴上来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包子这条线索来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包子,饺子,馅饼,混沌,汤圆,元宵,其实都是某种思维的变形。它们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包裹。这便是中国人的一个基本的思维定势。它在你的生活中,潜隐的影响着你,做出许许多多的变形。包裹和包装在字面上接近,在考察其寓意却具有微妙然而很大的不同。包装的目的在于展示,而包裹在于掩盖和隐藏。因此,在包装的文化中,鼓励的是个体的展示自我,必然培育出一群夸夸其谈自己为是之徒;而在包裹的文化中,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煞有介事但居心叵测。在包裹的文化里,揣度他人的内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语言下,没有能够包住,便叫做露馅了,甚至会产生出“包子有馅儿不在褶上”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你想把一个包子包出几个折,让它显得漂亮点都会遭到嘲讽。在我小时候,家里包饺子,最后总是皮比馅多,于是母亲包的饺子的馅便越来越少,而我和姐姐还一味的使劲比赛,看谁包的饺子的馅多,这时候妈妈就会让我们别包了,说也没有多少了,她自己包就可以了。最后,她竟然当着我们的面公然把两张皮合起来,里面就摸上一丁点馅,然后把边而捏住,说这是包了一个“盒子”,于是,声势浩大的一次全家包饺子的活动,就又一次这样以敷衍了事的方式收场了。当然,在我孩童的年月里,除了一两次被母亲哄骗着吃了半只或一只盒子,那些盒子最终都被我的爸爸和妈妈,在无言中吞食下去了。如果时光可以回复,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吃掉那些盒子,或者把他们手中的盒子抢过来,自己吞下去。 然而,在我们谈论馒头、米饭和人生的诸多问题时,一个古代印度的数学家却用米饭给整个人类上了深刻的一课。那就是,如果你得到了一粒米,就想得到两粒,那么最终全世界的大米都填不满你的一副国际象棋的棋盘。不过,即使是馒头,它真的做到表里如一了吗?我看也未必。

在这里我最后想指出的是:如果包子里不仅含有美味,还有肮脏的东西,并能够定期排泄废物,那么,我们就会高度怀疑,这不是一个包子,而是一种生物了。是的,有很多时候,我们错误的把一个生物不当成生物了。我们对待一个生物多少应该和对待一只包子有所不同吧!

 

2017-07-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