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地震

来源: 白云蓝天 2017-12-09 00:05: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44 bytes)

 

 

大地震发生地陕西(红色)和受地震影响的其他地区(橙色)

 

 

惨烈无比的大地震

       明嘉靖关中大地震是发生于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是中国有记录至今最多人死亡的地震,更是全球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地震。现代科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地震矩8至8.3,烈度为11度。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101个县遭到地震的破坏,灾区面积大约28万平方公里,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及安徽十个省受到影响。余震半年内以每月3到4次的频率发生,一直持续了5年方才平息(“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所以奏报有名的死亡人数就达83万(不知名者无法计算),方圆2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当时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在地震时掉入火炕灶中,被烧死。南京光禄寺卿马理、郎中薛祖学、员外贺承光、主事王尚礼、进士白大用、御史杨九泽,以及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同日遇难。

史书记载

       地震导致了黄河见底的现象,史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地震自西北起于东南,有声若雷,地裂衅宽丈余,涌波泛滥,望似海洋,昼夜方息。房垣尽塌,人死中半,此大穸也。至十七日,黄河澄清三日,人视其底。”

       《明史》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 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 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四处起火,数日火烟未灭;民天寒露处,抢掠大起。军民因压、溺、饥、疫、焚而死者不可胜计,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

震后乱象

       由于关中地区在地震发生前连续两年大旱,粮食极度欠缺,使得灾后老百姓几乎陷入绝境。地震时正值隆冬,许多幸存的灾民陷入无衣、无食、无房的绝境,寒冬腊月,饥寒交迫。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死者不数可计,人相食。由地震导致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也相继发生。当时灾区的许多州县,发生从抢粮和大规模骚乱事件。灾民“蜂起为盗”,“抢掠大起”。明朝官府为了制止动乱,以武力镇压,结果人心大乱,动荡不安。

救灾情况

       震后灾情由各地官员第一时间通过驿站将灾情汇报给了朝廷,不像现在消息可以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直到地震后的第二年二月,明朝中央政府派出的赈灾官员——户部左侍郎邹守愚才抵达灾区。在此期间,地方士绅纷纷慷慨解囊,竭尽全力救济灾民。朝廷开始发放赈灾粮食,银两,减免灾区赋税。下令“以地震发银四万两赈山西平阳府、陕西延安府诸属县,并蠲免税粮有差”;同年四月,又颁布命令,“以陕西地震,诏发太仓银万两于延绥、一万两于宁夏、一万五千两于甘肃、一万两于固原,协济民屯兵饷……停免夏税”。

历史影响

       由于明代后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地震发生后,明朝从国库调拨大量资金用于救灾,导致明朝国库连续两年亏空,加上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瘟疫导致明朝政府税收减少,对明朝的国力和财政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大量农民起义,改变了明朝的国运,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所有跟帖: 

明代还有个北京大爆炸吧... -小宁波♂- 给 小宁波♂ 发送悄悄话 小宁波♂ 的博客首页 (197 bytes) () 12/09/2017 postreply 03:06: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