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毁灭千年茅山道观,比英法联军烧圆明园还要残暴 zt

来源: yzout 2017-08-10 09:46:3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7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zout ] 在 2017-08-10 09:53:4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你知道茅山道院九霄宫现在太元宝殿是建于何时吗?你又知道它是毁于何时?毁于何人之手吗?下面请听我慢慢为你道来:

    翻开清同治三年重刻的《茅山志》,你会发现在其篇首多出了一篇文章,这是原清康熙年间笪重光编撰的《茅山志》所没有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庚申纪略》,文中记述了咸丰庚申年间发生在茅山上的“粤匪”之难。近代茅山道教经历了太平天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三次大的重创。但真正大伤茅山道教“元气”的,还是这次咸丰庚申之难。这是茅山道教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时至今日茅山道教还没能从那场浩劫中完全恢复过来。

    咸丰庚申年闰三月初四这一天,“粤匪”也就是当时的太平太国军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长毛”(因洪秀全为广东省花县人,大多太平军亦起自两粤即广东、广西,故当时称其为“粤匪”)从金坛方向冲突上山,肆意横行,烧杀劫略,焚毁殿宇,在山道众受其荼毒奔溃四方。九霄宫镇山神鼎、铜圣像、铜炉;元符宫的铜钟、铜炉;崇禧宫的铜法像等千万斤古物被毁贲迨至(这可能是太平军制造武器需要大量的铜金属)。三宫五观殿宇道房陆续被毁,住观道众份份远走避难。一直到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清军收复江南大营,道众才得陆续回山,可这时的三宫五观已是仅剩废瓦颓垣,荒烟蔓草不胜凄惨,所有殿宇悉数被毁,回山道众也只是原来的十之一二,所幸是所藏诸宝物惟玉玺、朝真玉圭、玉晶呵砚、玉镇心符、铜云板尚存。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经此一役,茅山道教已是笈笈可危。

    那么“粤匪”为什么要毁坏庙宇呢?毁坏茅山的有是哪一路太平军呢?

    首先我们来看“粤匪”为什么要焚烧庙宇,这是因为太平军信奉的是上帝会,在文化方面,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所造天条又以敬天父为第一要义。自孔圣不加毁灭外,其余诸神概目为邪,遇神则斩,遇庙则烧……。在独一真神惟上帝的思想驱使下,太平军视‘诸凡百神皆为妖魔,遇庙像辄焚毁……”正是因为太平军上下受这一思想毒害,才有了茅山庚申之难。

    那么制造茅山庚申之难的又是哪一路太平军呢?据太平天国有关史料记载:1858年初,清朝廷派兵围困天京,在天京城东再建江南大营,清军连续攻占了天京城西北的下关、九湫洲,天京危在旦夕。在此紧要关头,为解天京之围,太平军朝政的干王洪仁玕与忠王李秀成商议后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来解天京之围,就是先派军攻占杭州,调出清军增援杭州,等清军出了江南大营后,太平军再回过头来击破围困天京的清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战。

    上茅山烧杀的这一路太平军,就是攻陷杭州后回救天京二支太平军中的一支。“4月4日(这和《茅山志》中记载的闰三月初四日子是吻合的),李秀成见调离江南大营的清军目的达成,遂在城上多树旗帜,虚设疑兵,便悄悄撤出杭州率部挥师北上。兵分两路回救天京:一路由辅王杨辅清率领,攻取高淳、东坝、溧水,直扺天京南郊的秣陵关;另一路由李世贤率领,攻占溧阳、句容后南攻占天京东南的淳化镇。”祸害茅山的就是李世贤率领的这支太平军,这个李世贤就是茅山庚申之难的罪魁祸首。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堂弟;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事变及翼王石达开带兵出走后,人才凋零,到了“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境地;李世贤“少勇刚强”,开始受到重用,1858年(清咸丰八年)被封为左军主将,正是由于参与了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役,被封为侍王雄千岁,爵称“天朝九门御林军忠正京卫军侍王”。

    茅山自咸丰庚申年(1860年)被李世贤率领的太平军烧毁之后,一至到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率领清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囯灭亡。离山的道众才陆续回到山上,开始重新筹建宫观建筑,但是由于战乱和工程浩大,一直到光绪十年(1885)大殿的筹建才在胡裕堂、沈更生二位善信的鼎力支持下,在迎旭、怡云二房道众共同努力下,得以开工建设,历尽六年的精心施工,最终于光绪十六年(1891年)竣工落成(在大殿的内外各竖有一块碑,一块是刻于光绪十年建设初期,一块刻于光绪十六年竣工之时,两块碑详尽地介绍了大殿从筹建到完工的详细情况)。一直到今天大殿虽经过几次修建,但建筑主体还是光绪年间所建。

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吧!茅山道院九霄宫现在太元宝殿是建于光绪十六年;原大殿毁于咸丰庚申年;毁于粤匪李世贤之手。

 事实证明,征服心灵远没有摧毁神像那么简单,改变人们世代传习的宗教信仰习俗和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绝非单凭严刑竣法便可以奏效,必须要经过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太平天国的毁灭偶像政策既有悖于国情民心,同时又过于简单粗暴,违背了移风易俗的客观规律,所以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太平天国摧毁了无数偶像,但民众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帝信仰,相反,却在心理上拉大了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的距离,进而削弱了太平天国的统治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败亡后,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告夭折,几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而民间的宗教信仰习俗又悄然恢复了原貌。

  然而,这种恢复仅是相对于昔日遭禁而言。一方面,在经历了这场暴风骤雨般的毁灭偶像运动之后,江南以佛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元气大伤,从而导致民间的宗教活动大为减色,远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以杭州为例,据张岱《西湖香市志》、范述祖《杭俗遗风》记载,往年每到春季,苏南和杭、嘉、湖三府各乡村前往西湖西北天竺寺进香者纷至沓来,摩肩接踵。香客所带银钱无不丰足,昭庆寺四周遂形成集市,店铺厂棚林立,百货云集,异常喧闹,名曰“香市”。但时过境迁,“张岱述香市之盛,今不复睹。至范述祖所记,则道光、咸丰间犹然也;兵事而后,湖上梵宫灰烬大半,惟天竺、灵隐及吴山各庙,大吏发币,富户捐募,次第修复”。(p573~574)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的毁灭偶像政策前后持续了十余年,带有很强的盲目破坏性,加上战争所造成的自然毁坏,致使江南的宗教建筑和名胜古迹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其破坏程度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的灭佛之举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仍以杭州为例,该城“素称佛海,寺观楼台,架山叠壑,十年被陷尚有存者,至此(指咸丰十一年末太平军再克杭州--引者按)荡然矣”。(第6册,p590)这是整个苏杭一带庙宇被毁情形的一个缩影。又如,江南茅山是道教名山之一,位于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水、溧阳等县境,为道教茅山派的发源地,素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誉。1860年4月下旬太平军再度攻占句容后,先将茅山“上下宫观数十区投诸一炬”,后又“毁宝华山铜殿,并拆各殿宇梁栋运至金陵……累月不辍”。再以南京为例,“城南四百八十寺,所存尚数十处,而牛首、天阙为最绝,兵燹后无复孑遗。此一劫,千年所罕也”

所有跟帖: 

en。当时,英法联军手中若有了原子弹,会更残暴。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10:16:52

小巫比大巫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10:26: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