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议林彪和彭真在东北交恶 - 彭真和中共東北局爭論 - Part10

来源: 进屋砸砖头 2017-07-27 19:50: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6358 bytes)


六、東北爭論陰影下的彭真和林彪關係


1954 年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彭真按照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的要求和規定口徑,檢討其東北問題。根據彭真的說法,林彪聞知他的檢討後感到滿意,來信表示「我們之間的誤會從此消除了」。彭真據此以為他與林彪因東北爭論造成的問題終得解決。96從後來的事態發展觀察,彭真當時若真作此想,可能就有些過於天真了。


如前所述,彭真在中共「八大」的人事安排問題上,林彪和陳雲等人一樣,強力反對彭真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林、彭的東北積怨必在其中產生負面作用。林彪在1955 年中共七屆五中全會被增補為政治局委員,1958 年中共八屆五中全會獲增選為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常委,1959年接替彭德懷出掌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並擔任國防部長。對於林彪在黨中央冉冉直升的態勢,以及相應而來愈加重要的發言地位,彭真看在眼中,恐怕多少也有些不安和不祥之感。97


在後來的政治中,林彪確實化作一種不利於彭真的政治阻力。根據訪談資料,彭真在鄧小平領導的中共中央書記處內,實質扮演副總書記的角色。針對彭真稱職的工作表現,中共中央曾考慮給予彭真副總書記的正式頭銜,但因林彪反對而作罷。98彭真的重要下屬也知曉林彪是彭真的主要「對頭」。99


彭真只會被動地任由林彪欺凌而不試圖作任何政治反制?1972年,高崗遺孀李力群呈交中共中央的一份揭發資料,提供了作不同思考的線索。如前一節所言,1962 年夏,毛澤東對於此前經濟調整時期的一些動向和作法大加批判。其中一項重要的政治發展是:以小說《劉志丹》意圖為高崗翻案為由,批鬥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並將高崗問題進一步擴展成「彭[德懷]、高[崗]、習[仲勳]反黨集團」。在對此揭發和處理的過程中,彭真適時提供佐證指控的揭發材料,並且約談重要涉案人士(劉景範)。100彭真如此積極行事,一方面是忠心執行中央決定;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他想藉機進一步整頓、掃除與高崗曾有密切往來的政壇人士。101


根據李力群提供的資訊,彭真的相關政治算計,甚至曾經打量到林彪身上。李氏供稱:在習仲勳問題被揭發後,彭真偕同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以調查高崗問題為名,找她談話,追查高崗在東北與誰最好、接觸最多,更拐彎抹角地探問高崗與林彪的關係。對於彭真的相關舉措,李力群不禁聯想:這或與彭真、林彪早年在東北的「鬥爭」有關。102


彭真、林彪之間因東北爭論本已緊繃的政治關係,或許又因摻入軍隊派系競爭因素而益加複雜。根據彭真親信的揭發,彭真在「文革」前曾自我感嘆欠缺領軍、帶兵的政治資歷和資本。103彭真和軍方重要人物賀龍、羅瑞卿的熟悉和交好(彭真在接見外賓談話時,不怕犯忌諱地將賀龍和林彪並舉讚揚),104雖然可或多或少彌補他在這方面的不足,但卻可能又使之陷入1960年代前半期中共軍中逐漸隱然成形的以林彪為一方、賀龍與羅瑞卿為另一方的對抗格局。105如此恐怕只會益形加重林彪對彭真的惡感。


「文革」批判資料揭發:彭真一直存有重議東北問題的想法,並且自我評估與林彪之間仍因此事而有芥蒂。106然而,在「文革」爆發前,可以看到彭真識時務地曾試圖改善兩人之間的關係。毛澤東在「文革」前兩、三年屢屢公然表露對林彪的欣賞和器重。1965 年初,劉少奇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遭毛澤東怒責,其作為接班人的威信大失,林彪的政治行情更是直升。或眼見於此,196512 14 日,彭真前所未見地在中共北京市委會議上高度讚揚林彪,稱其「把主席思想高度地概括了」,「不僅是個卓越的軍事家,他同時還是一個有很高馬列主義修養的政治家」。1071966 2 月中旬,彭真亦專程從上海驅車前往蘇州探望在該地休養的林彪。108彭真對林彪的政治吹捧和噓寒問暖,除了是對林彪本人的靠攏示好,同時也是有意識地配合毛澤東欲進一步重用林彪的人事新布局。


只不過,林彪和彭真從東北爭論深深結下的政治樑子,以及兩人在如何處置羅瑞卿問題上又生歧見。109毛澤東即便懷有林彪、彭真相安共事、同時為己效勞的規劃,在林彪不願轉圜、讓步之下,也難以付諸實行。彭真晚年回顧自己在「文革」倒臺的原因,就認為林彪是關鍵的因素。彭真表示:「這個問題,我也考慮很長時間。毛主席要重用林彪,就不會容忍我在身邊」。在另一個場合,彭真也說:「『文化大革命』很複雜,我心中有數不好講」。「發動『文革』,有個接班人的鬥爭問題,把彭羅陸楊搞下來,不一定是毛主席的本意」。110


1966 4月,毛澤東在杭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開始批判彭真,林彪即投入對彭真的批鬥。4 24 日,林彪與彭真單獨談話,就主要批評後者的東北問題。此時既然毛澤東已決定拋棄彭真,林彪也無須再遵照毛對彭真東北問題所作的「路線性錯誤」定性,直指彭真「犯了路線錯誤」。111


518日,在北京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林彪對彭真的批判火力更猛,而東北問題在其中佔有最大的篇幅。毛澤東打倒彭真的直接說詞─「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問題,反倒只是點綴。林彪指控彭真:他在延安裝著反對王明路線,到東北又搞王明路線。彭真在東北拒不執行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炮火連天的時候,他幻想和平,幻想和國民黨蔣介石談判,沒有戰爭打算,幻想在談判桌上取得勝利。他沒有一點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味道,不搞階級鬥爭。他不把重點放在農村,不把幹部和主力派到農村去建立根據地,戀戀不捨大城市,不願離開大城市。撤出瀋陽,還賴在郊區不走。搬到本溪,搬到撫順,又搬到梅河口,不肯在農村安家,不準備打,只準備和。在東北,他想把主力孤注一擲,和敵人硬拼,以軍事上的冒險主義掩蓋他政治上的投降主義。他藉口照顧山頭,實際上是培植他個人的實力。他不注意補充主力,只是從散兵游勇中收編和建立一些地方部隊,後來這些部隊都叛變了,成了「座山雕」。他說反山頭,就是他在搞山頭,招降納叛,搞他自己的軍隊,搞小圈子,搞「桃園三結義」。112


坐在被審判席上的彭真,耳聞林彪講話中脫離事實、上綱上線的部份,也無法為己辯護。其後,林彪進而指稱彭真是「國民黨的人」、「很壞的人」,113彭真因此飽嘗苦頭。1971 年林彪陳屍蒙古大漠後,淪為階下囚的彭真的境遇才稍有改善。1972 6 月初,彭真接受關於林彪問題的審問時表示:「在東北時,林彪信任高崗,依靠高崗。東北局改組時,我是第一副書記兼第一副政委,而高崗排在我後邊第四位,但林彪叫高崗主持東北局日常工作」。114可見彭真對於自身在1946 6 月新改組的東北局內權位遭到林彪架空一事牢記在心。


彭真在「改革開放」時期東山再起後,點評已是「死老虎」的林彪更是毫不顧忌、隨心所欲。他對於毛澤東在「文革」選擇林彪作為接班人不以為然,認為毛在「這點不能說英明」。115彭真晚年也曾以與林彪在東北共事的經歷,自言是林彪的「老夥計」,對其瞭若指掌,而且在1966 年就預測到毛澤東不消幾年即會「識破」林彪的「野心」。1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